贾政听后顿时眉头大皱,一声断喝:“业障!前后不通的,诗句毫无灵气,定是近日懈怠功课了?”

        贾雨村却在一旁帮腔,赞宝玉才情不凡,“作诗最好是要由情由景而生,贤侄仓促之下能成诗如此,已是十分了不得了……”贾政听他这样说后,脸色这才稍稍缓和了些。

        接下来,贾政依旧是与贾雨村谈论诗词,偶尔让一旁的宝玉作上一两首,每次贾雨村都会把宝玉大肆吹捧一番。

        贾政虽然每每都会训斥宝玉一顿,但听了贾雨村的吹捧后,眉色间又总会显露出几分得意之态。

        至此,宝玉总算是明白为什么贾雨村每次来拜会贾政,都要叫上贾宝玉了。

        他这显然是在明处吹捧贾宝玉,实则是在变相的巴结贾政!可笑那位原主还有贾政,一直以来对此竟全然没有察觉出来。

        其实贾政对于贾宝玉这位嫡亲儿子的感情,只怕一般人都不会察觉出来,因为在这家里,贾政与王夫人给人的印象,是典型的母慈父严,况且贾政曾经还狠狠的打过贾宝玉。

        但细细观察便可以发现,贾政对贾宝玉的文才其实是颇为满意的,比如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节中,贾政带了一大帮清客游刚建好的大观园,顺便题匾额、吟诗,顺带的把贾宝玉也带上了。

        每到一处,贾政必会让贾宝玉发表己见,再吟诗一首,且经常都会露出一副很不满意的样子就算偶尔露出了很欣慰的表情,也很快便板起脸来,把贾宝玉训了个狗血淋头。

        但其实,最后元春省亲的时候,大观园内的匾额题字,大部分都是贾宝玉那天所说的,比如沁芳亭、稻香村、怡红快绿这些,一字不差的保留了下来……所以再回头去看观园试才题对额那段故事时,贾政分明就是一个傲娇父亲一个明明对自己儿子很溺爱的父亲,为了维持严父的形象,不得不整天板起一副严厉的面孔来,在这个时代的文化氛围下,实属再正常不过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