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奈何现在慕容彦达一副日薄西山的样子,大伙自是不愿与他一同鱼死网破。

        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多稀奇或出人意料的事,实乃豪强士大夫的特性。

        慕容彦达虽然是与这些豪强士大夫荣辱与共,但双方的利益其实还是有着巨大差异的。

        三国时期的鲁肃,就曾把这问题剖析得十分的明白。

        在赤壁之战的前夕,诸葛亮出使东吴,欲说服孙权联手刘备共抗曹操。

        那时曹操统一了北方,统率二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南下,号称八十万军马,且挟天子以令诸侯,“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有大义上的名分,因此孙权犹豫不决。

        同时,东吴的群臣也大多反对战争,直接提议孙权向曹操投降,其中更有孙权颇为倚重的“江东二张”和虞翻等贤臣能吏。

        惟有鲁肃坚决支持诸葛亮,并在私下里对孙权说出了一番话。

        鲁肃这样说道:“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

        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今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

        将军宜早定大计。”

        强敌来犯的时候,抑或国家战败的时候,豪强、士大夫可以投降,不失富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