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四十五度角三分线内一步的地方,斯坦因拿到球抬手就射。

        唰!

        也进,比分42:38。

        “不对劲。”孟云皱眉,总感觉不对劲,对方这两次进攻明显和上半场很不一样,进攻的节奏很快,过了半场就进攻,并不等。而且对方的进攻方式都是突破,中锋在弱侧,其他人拉开,中间留出空挡,给持球人突破。第一次进攻布克突破之后直接上篮,第二次则是往外分球,连续分球之后外线投篮命中。

        两次进攻都很迅速,都没有超过十五秒。

        这和上半场太不一样了,上半场对方主打内线,还派上了双塔,每一次进攻几乎都会想办法给到内线,一次进攻消耗二十几秒很正常。

        可现在

        场边上,丹尼-克里曼斯眉头皱起,忽然有种奇异的感觉,肯塔基大学这两次进攻让他感到熟悉,但为什么熟悉,他却一下子想不明白。

        “是dd战术。”梅森-卡尔忽然说道。

        “什么?”丹尼-克里曼斯呆了一下,脑海中轰然,一下子明白过来,“四个外围球员随时准备进攻,中锋永远站弱侧,没有中锋高位策应,为外围队员运球突破腾出空间。外围队员以持球突破上篮、中距离跳投和三分球为主要得分手段,没有挡拆,没有掩护,每次进攻都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战斗。难怪我觉得熟悉,这就是dd战术啊。”

        所谓的dd战术,全名叫做dribbledriveotion,也就是“运球突破战术”,发明者是万斯-威尔伯格,最初这个战术叫做“aasaa”,是attack-attack-skip-attack-attack的缩写,就是“攻击-攻击-躲避-攻击-攻击”的意思。

        dd战术是万斯-威尔伯格发明,但却是在约翰-卡里帕里手里发扬光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