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陈建章倒也坦诚。

        “嘉籼1号”最大的不足就是,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只有5,也即病抗性相对不强,同时耐低温能力只是中等。

        对此,陈建章表示不慌“嘉籼1号下一步的改良,就要靠野生稻了。”

        水稻品种的培育,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驯化”过程。

        水稻的基因组,是禾谷类作物中最小的,因此非常容易进行杂交和转化等遗传操作。

        水稻的进化离不开基因驯化,正是由于基因驯化,才能将不符合我们“审美”的野生稻,驯化为“人见人爱”的优质栽培稻。

        就拿水稻的“进化标志”来说,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水稻也是如此。

        在大家眼里,水稻植株都是直立生长的。

        但很多人不知道,就如琼省的普通野生稻,其实是匍匐生长的。这些野生稻非常矮小并且分蘖非常多,最重要的是分蘖的角度非常大,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光合利用效率低,从而降低产量。

        除了产量低不符合我们现在的“审美”以外,匍匐生长的水稻更难进行收获,所以人类才会慢慢将它们驯化为直立生长、株型挺拔的普通栽培稻,这也是水稻驯化最直接的标志。

        一代代的水稻,通过人类的驯化,才能表现出一些我们需要的“美丽性状”,比如产量提高、容易收获、抗倒伏等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