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嘉谷集团内部还举行了专门的讨论会议。

        “今年堪称中国乳业发展的转折点。在今年之前,国内乳业经历了近十年的野蛮生长,从一个人均牛奶占有量不到6公斤的国家一跃成为全球第三产奶大国。这样的激进使得奶源建设、质量管理、监管法规等环节潜藏的问题在毒奶事件中集中爆发。问题总要一个一个解决的,国家向我们征求治理意见,大家怎么看?”杨业问道。看1毛线3中文网

        治理无非是从立法、监管和产业升级入手。

        王昱业首先开口道“如果说一个多世纪前的美国‘泔水奶’事件,促成了他们《纯净食品与药品法》的诞生;2000年的岛国‘雪印奶粉事件’,推动了其《食品安全法》的出台;今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是时候催生出我国的第一部《食品安全法》了。”

        在座所有人点头。

        很难相信,作为一个大国,在此之前,食品安全保障方面居然没有一个独立完整的法律。

        原来只有一个《食品卫生法》,对原来的食品要求程度,止于“卫生”——当然,其实连卫生都做不到,更别说安全了。

        从《食品卫生法》到《食品安全法》,别看只是两字之变,但不仅是法律名称的变化,更是监管理念的提升,将食品从“卫生”升级到“安全”。从此,“食品”与“安全”合而为一。

        国人真正关注“食品安全”,大多是从三聚氰胺事件开始的。该事件不仅引发了国内乳业危机,也暴露出国内食品安全监管与保障机制的缺失和不完善。

        事件曝光后,舆情沸腾,媒体与公众的不断拷问,把法律缺失的问题推上风口浪尖,创立国内在食品方面的第一部安全保障法律已是大势所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