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大家都说神了!”苏北农民胡树直呼“当初看到有人在这开辟试验田,改良盐碱地,谁都没当回事。尤其是这块试验田也不见采取什么排盐措施,没想到第一年就有了收成……”

        据他介绍,对于这片辽阔的盐碱地,大家不是不眼馋,当地也有人承包开发过。但在中重度盐碱地种植作物之前,必须对所在地进行洗盐处理,起码要有两到三遍,成本太高了。而且种过两年后,得不偿失,就荒弃了。

        在胡树看来,在这种盐碱程度比较严重的地区,想通过第一年改良就有收成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因为祖祖辈辈的很多农田都是经过这个套路走过来的“改良第一年赔本,第二年有点收成,第三年才能勉强平衡……”

        “所以大家都对试验田的成果感到又欣喜又好奇,这不,都过来凑热闹了。”在场的农民们都纷纷点头。

        姚建益带着略显复杂的心情回到陈建章身边,问道“你别告诉我,这都是海藻肥的功劳。”

        陈建章笑了“当然离不开海藻肥的功劳,但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这牧草。”

        “牧草?”

        “对,这可不是一般的牧草,你听说过‘吃盐’植物吧?”

        姚建益想了想“你是说像盐地碱蓬、盐角草那样的耐盐植物?”

        陈建章点点头“没错,这就是我们集团培育的‘吃盐’紫花苜宿品种,具备了耐盐耐碱的极强能力。按照我们的测试,每年可从每亩土地中带走400公斤盐,这样的降盐速度与效果,是我们用人工方式很难达得到的。”

        姚建益惊叹“真没想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