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治沙团队总是最辛苦的,他们在条件极其艰苦、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敢为人先,硬是将丘丘荒沙变成片片绿洲。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栽植的树苗吐出嫩芽,当播种的牧草焕发生机,当野生的动物不断回归……他们都看到了希望,进而坚定了治沙的信心。

        事实上,在加入嘉谷治沙团队的老一辈治沙人眼里,嘉谷的治沙进程已经顺利得不可思议了——最起码没有出现过一场大风沙就把几个月的劳动成果全部毁掉的状况。

        即使如此,老一辈治沙人也没有丝毫懈怠,而是将丰富的治沙经验倾囊相授。比如在沙漠里植树,三分种,七分管,管护是重中之重。

        以至于魏明都表示“种树团队是最辛苦的了。那些树看得费劲得很,夜里都要到沙上跑几趟。树长草肥,来捣乱的动物越来越多了。”

        从老一辈时代的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到现在的打草方格;再到正在建设的细水滴灌系统和风力发电场,新一代治沙人在祖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着治沙方式。

        嘉谷能做的,就是为坚守大漠的治沙团队尽力创造较好的生活条件,不让他们像老一辈治沙人那样风餐露宿、忍饥挨饿。

        沙漠营地里的空调、热水器等设施逐渐完善,还在营地划出空地,建成篮球场,让大伙在沙漠里打篮球成为可能。

        团队里每人都安排有正常轮休,公司为他们提供交通便利,方便大家回家探亲,平时公司后勤也积极为治沙团队成员的家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嘉谷治沙团队成员来来往往,但无论人怎么换,治沙精神却代代传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