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谷一动行业惊!

        人参产业归根到底不是一个大产业,而且地域性明显,嘉谷的影响力更加容易发散。

        在政府的推动下,嘉谷牵头组建中国人参种植联盟,致力于人参标准化种植,实行产需对接,承担品牌建设的龙头带动工作……

        嘉谷的一系列大动作破土而出,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人参产业整合战。

        在世界人参的“心脏之地”万亮镇,参农们最早感受到这股风向。

        小赵住在万亮镇,大学毕业后,子承父业。目前,他家拥有一块5公顷参地和一个小型人参粗加工厂。

        这天,小赵兴冲冲地从外面跑到自家参园“爸,有个天大的好事!”

        他年近六旬的父亲从参棚钻出来,随口问道“啥好事?参价又上涨了?”

        赵父一脸疲惫,他从二十多岁开始种参,坐看人参产业大起大落,很少有什么状况能让他动容的了。

        要知道,种植人参可比种粮食麻烦多了。

        用老爷子的话来说,“人参都是跪着种出来的”——由于人参对光、温、水的要求很高,必须搭参棚,扣特制的蓝色塑料膜。这种拱形的参棚在07米~15米之间。松土、摘叶、掐花、薅草、施肥……不是趴着就是跪着。

        而且,参地大多处于偏僻的山上,每片参地旁都会有个简易窝棚。种人参与种玉米不同,要时时伺候,起货的时候还要打更防盗,所以对参农来说,“参种在哪儿,家就安在哪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