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像嘉谷这样,一边将主业经营得风生水起,一边还有余力大规模收储物资?

        副主任胡其远同样笑呵呵道“这么看来,将嘉谷当作民间的国储粮,倒也可以弥补国储粮的不足……”

        对此,周蒙轻声道“但嘉谷跟国储粮差别很大,而且,我们需要的,也不是再多一个国储粮吧?”

        此言一出,在座众人神色各异。

        应该说,国储粮是国家物价调节体系的重要成员,但除了粮价调控,其他方面嘛……

        ——国储粮原本是为了“粮食安全”的目的而生。从2000年诞生始,这个国家的“大粮仓”就一直执行国家托市收购政策。

        要说达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目标,国储粮不说完成了十分,但打七八分应该是没有异议的。但面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市场现实,国储粮却陷入尴尬。

        简单来说,国储粮多年执行托市政策之后,渐渐陷入一个粮食补贴越来越高、粮食从入库到出库难以形成循环体系的新困境。

        这取决于其特殊性——何时收储、何时拍卖都是由国家发改委、粮食局等部门报批国务院才能决定,也就是说,粮权并不属于国储粮。

        这两年,国储粮上下也在谋求改变,他们希望能够像国粮集团一样,进入终端市场。为此向发改委打的报告多达几十份——对于国储粮而言最大的资源就是背靠着粮仓,他们希望借助这一优势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中低端产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