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政轻咳了一声。其实,这就是他从记忆中翻出来的冷水团养殖工船的成熟方案,而起码要两三年后,董教授团队才正式敲定这一设想。

        “咳,我们再看一下另一个方案。”

        “这个方案的深远海养殖加工船则更为先进,它的外形看起来像一艘豪华邮轮,有完善的生活设施,能够支持船员和渔民长期在海上生活。而且它的主尺度更大,长超过250米,型宽约44米,载重量达到107万吨……”

        此外,第二个方案除了在船上养殖之外,还可以通过向海洋投放养殖箱的形式,来进行更大范围的深远海“圈海”养殖。

        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可以在全球海域自主航行,避开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找到最优质的水源和最佳养殖水温,采用封闭式养殖系统,营造鱼类最佳生长环境,并且可以直接在船上进行冷冻、深加工,可谓是一条龙服务——一艘大型养殖工船,其实就是一个海洋大型养殖加工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方案的养殖工船吃水深度都超过21米,远远超过航母。

        “这分明就是两艘海上养殖航母啊!”董教授忍不住惊叹。

        他突然对于齐政要投资四十多亿感到理解了。

        连“航母”都出来了,几十亿元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然,不是说一艘“养殖航母”的造价需要几十亿元,这毕竟只是一个初步设想,距离变为现实还有十万八千里。

        船载舱养环境控制技术要突破;深海巨型网箱综合养殖技术要突破;远距离自动投饵技术要突破;轻型可移动捕捞装备要突破……至少有一半的投资,要花在此类关键技术的研究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