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2名年轻人乘着一艘小渔船,从加拿大温哥华启航,驶往安奇卡岛,以环保之名,去阻止美国在那里进行的核试验。

        他们中有记者,有医生,有工程师,还有科学家。虽然这艘小船在半路上遭到了美国海军的拦截,不得不打道回府。但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喇叭裤年代,这样的英雄主义举动,上则吸引了媒体的关注,下则吸引了民众的追捧。

        这就是“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名之战。此后,他们开始了狂飙突进之路,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组织不断扩大,在全球多个国家都成立了分部,成为了环保运动的一面旗帜,甚至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ngo之一。

        “不可否认,绿和组织为环保事业作出了不可忽视的努力,在不少环保事件上扮演了关键角色,譬如禁止输出有毒物质到发展中国家;阻止商业性捕鲸;50年内禁止在南极洲开采矿物;禁止向海洋倾倒放射性物质、工业废物和废弃的采油设备;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等等。”战略部的丁显简单地向不了解绿和组织的管理层介绍了其由来。

        “所以,他们为什么会盯上我们?”有人还是不解地问道。

        听起来,站在绿和组织对立面的,都是不折不扣的“大反派”。那么问题来了,嘉谷何德何能,成为了这样的反派?

        “大概是因为,有人要搞嘉谷!”齐政一字一顿地插话道。

        当齐政听到“绿和组织”的名号时,就嗅到了阴谋的味道。

        哪怕十年后,绿和组织依然活跃在环保斗争的前线,也依然是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环保组织之一。但是,随着网络通信日益畅通,越来越多关于绿和组织的幕后故事也被扒了出来,充分证实了一点: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人士不可能永远年轻,激情也会慢慢消退,理想主义的火种也会熄灭。

        ——也许绿和组织的创办初衷是保护原生态,但最后,最终却变成了一种生计、一门生意,甚至是被某些利益集团变成了“打手”。

        丁显也点头赞同:“绿色和平组织这个名称,让很多不了解西方国家制度的人以为它像联合国环境保护署、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一样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其实不然,它只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

        众所周知,任何组织的任何活动都是需要经费的,非政府组织的经费主要来自募捐和赞助。而只要接受赞助,组织就不可避免地染上了“颜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