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曼与齐政并排,轻声道“我们可以投资亿美元,获得美国高鸿的股份,除此以外,投资基金可以向嘉谷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用美元或农产品偿还都可以。如果是用农产品偿还的话,价格随行就市,并低于市场价。”

        齐政微微眯眼,心想沙特人还真是打了个好主意。

        之前说过了,沙特已经放弃了粮食自给自足的计划,而就和阿联酋、阿曼、卡塔尔等其他海合会国家一样,这些在油气资源上成长起来的国家,都受限于国内粮食资源的短缺。

        短期来看,海合会国家凭借丰厚的油气收入承担更高的粮食价格完全不成问题,真正推动其作出改变的,其实是对粮食供应稳定性的担忧。

        新世纪的粮食危机,加上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变化和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都让粮食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体会到了深深的不安全感。

        在现代商业资本的运作中,沙特人在海外租地购地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复杂的现实因素,往往将这种商业活动裹挟进“资源掠夺论”等公共舆论与现实政治,引发民间的不满与政治上的反对,让投资者无功而返。

        在这方面,沙特,或者说海合会国家,都不如岛国会玩,也缺乏这样的耐心——即使是岛国人,也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布局,才在全球范围内掌控了从粮食收购、仓储、运输、进出口贸易的较完整的链条。

        说白了,连国内的油气资源开发都要借助外人的海合会国家,简单粗暴的租地购地还好说,要打造自己的粮食贸易链,简直太高看他们了。

        那怎么办?与国际粮商合作,利用这些公司的资源和经验获得粮食供应的保障呗。

        正在以迅猛的势头成为新的国际粮商的嘉谷,显然成为了沙特人合作的最佳选择。

        齐政一副思考的样子,沉吟片刻,道“最多给你们的高鸿股份,而且,我要无息贷款,相应的,嘉谷可以同意与你们签订长期的粮食供货协议。”

        “股份的问题可以再谈,但无息贷款是不可能的。我只能为嘉谷争取最低的利息。”萨尔曼咬牙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