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谷国际化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并购澳洲糖业公司,再到收购巴西糖厂,还有到美国收购牧草出口公司,嘉谷的国际化团队也伴随着嘉谷的海外收购一路成长。

        当然,之前的成长,只能说是培养了他们的国际视野、过硬的外语及谈判能力、对组织要素的把握能力等,真正让他们的跨国农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实现蜕变的,还是在高鸿的学习。

        要说嘉谷并购高鸿最大的好处,除了收获到的在美洲粮食产区的仓储设施和车队船队等物流设施以外,也就是能当场上手了解国际大宗商品供应链的管理了。

        国际大宗商品供应链的管理,是非常容易被中国企业忽视的一环,这也是中国企业崛起所必须交的学费。

        以往我们总是认为,老老实实地搞制造业,提供生产品质,加大投入研发技术,把产品卖出去就可以获得利润。

        而不管是国际粮商对中国大豆的围剿,还是全球矿山巨头及其背后的金融资本对中国钢厂的大涨价,都给我们上了一课:大宗商品供应链是制造业重要的一环,一个制造业大国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供应链掌控权。

        中国累计付出的学费是以万亿人民币为单位。但也没有多少中国企业有机会接触到国际大宗商品供应链的管理,更别说是深入接触了。

        嘉谷很早就开启的在俄远东的大豆生产贸易并不算真正的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毕竟,从生产到运输再到加工销售,都是只为嘉谷体系服务。管理松一点,严一点,都不算什么大问题。

        真正的国际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却不是这样的。

        譬如跨国运输环节,为了成功达成大宗商品的交易,必须要及时地交付货物,但是天气和产品问题等不可预见的挑战经常会影响到产品运输的效率。这就意味着意外或紧急的计划变更会导致商品受损或过期,因而会对企业造成巨额的损失,有时还会影响信誉。

        因此,随着嘉谷国际化团队学习的深入,对国际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的了解越多,兴趣就越大,工作时间也越来越长。

        毕竟,这样的机会难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