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是如此,贺副司长对嘉谷也还是有些不满。

        倒不是跟嘉谷有仇,纯粹是觉得他们司的权威被冒犯了。

        像是这样的国际合作,应该是商务部或者俄远东发展部,在一个恰当的场合,向对方提出意向,然后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再由双方共同磋商谈判。

        所谓恰当的场合,往往就是外交场合。不过,在商务部内部未曾统一口径的情况下,被嘉谷“捷足先登”了。

        王主任看出贺副司长有些愤愤不平,莞尔道:“能达成目标就好,难道你不想早点看到在远东出现更多的‘嘉谷’吗?”

        贺副司长压低声音道:“怎么不想?有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煤矿、锡矿和世界级的大型多金属矿;有占整个亚太地区81%的钻石储量、51%的森林资源、37%的淡水资源、33%的水生生物资源;还有32%的黄金储量、27%的天然气储量和17%的石油储量……要是没有嘉谷成功的先例也就算了,大家可能会畏惧风险;但是有嘉谷在前,国内不少企业早就蠢蠢欲动了。”

        王主任呵呵地笑了起来:“那你还纠结什么?”

        贺副司长撇撇嘴:“你不觉得,嘉谷这是想绑定国家吗?”

        王主任闻言,一拍脑门:“老贺你刚进

        入欧亚司,可能对嘉谷的重要性不太了解。嗯,我这么说吧,单单是嘉谷在国内大豆产业链上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不用它提出来,我们都要主动作为它的后盾。”

        “嗯?”贺副司长不相信道:“嘉谷是大粮商我承认,他们发展迅速,能有现在的规模确实难得,但要说不可替代,夸张了点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