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岛国栗田工业的加藤恒眼里,能看到浓浓的怀疑,齐政只是一笑而过。

        不管行业地位或名声如何,要想拿下政府的公开竞标,比拼的归根到底是技术和成本。

        如果是他齐某人亲自“动手”,当然有把握让加藤恒不敢正眼看自己——但未免胜之不武。

        这种公开项目,让经过金手指“点化”的嘉谷实验室研究出来的成果出马即可。

        现在的问题是,实验室在“水环境生物净化”上的研究能不能给出惊喜?

        齐政忍不住,抽空就抓起手机,打给了嘉谷实验室的黎范:“生物净化的研究到了什么程度?”

        黎范是个文文弱弱的书生,大约30岁的年纪,但他已经是嘉谷实验室一个单独的研究所负责人了。

        在嘉谷实验室的序列内,任一个研究所,都代表着每年数亿元以上的经费,以及更关键的大量独立立项资格,可以说,比目前不少省级研究院都要强,官僚主义还更少。

        论理说,一个“水环境生物净化”项目不应该具有这样的地位。毕竟,公司用于科研实验的投资,肯定是要优先考虑经济性的。

        若是拿嘉谷集团的钱,就要从体系业务的角度考虑问题,水稻、小麦或者猪、牛、羊这样的重要动植物肯定是排在科研投入的前排;再不济,啤酒酵母、根瘤菌之类的微生物,也是对集团的主要业务大有裨益。

        但“水环境生物净化”项目所用的资源,是齐政个人投入的,或者说,这是齐政任性的“个人爱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