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塘038号,第五天,微生物群落降解营养盐与根际区输送氧气趋向平衡,植物根部的污染物降解效率提升一倍!”

        “净化塘054号,第六天,富营养化严重水体中,水生植物群落分泌出抑藻物质,迫使浮游藻类死亡,进一步净化水质……”

        一个个报告,像是涂满了辣椒水似的,刺激得各方代表泪流满面。

        生物净化,无论是微生物还是水生植物,优势不必多说,重点是缺陷——因为是生物,生物活性受温度、氧气、水分、ph值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可控;与物理法、化学法相比,生物净化的时间一般较长;当污染物浓度太低,生物净化可能会暴跌,残余的污染物无法清除……

        然而这一切,都被嘉谷实验室的“超级生物”所攻克;它们超强的环境适应性和超高的效率,让其他水务巨头的代表们眼珠子都瞪出来了。

        最让他们眼热的,还是水生植物净化方案的低成本。

        尽管最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能够让人得到超纯水源;但大部分污水处理厂,依然采用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如生化二级处理法,有些时候,水务公司为了降低成本,甚至有意无意的减少深度处理工艺导致出水水质降低。

        譬如今年4月份爆发的兰市水污染事件,威立雅深陷舆论危机,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此引起的。

        威立雅算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水务巨头了,多年来这家世界水务巨头的在华业务已经发生过多次安全事故,事实上,威立雅早年在全国布局下的水务项目,现在几乎都没有盈利——一方面这有水价改革不到位的原因;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污水净化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的?

        当嘉谷的生物净化体系在效率上赶上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体系后,其成本优势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按照嘉谷给出的数据,其基建投资、运转费用和能耗均为传统处理方法的13~15,有些方案还有极佳的生物经济效益。

        你要说技术有多先进有多创新什么的,深谙国内宣传套路的水务巨头可能还会不以为然;但你要说成本大为降低了,绝对没有人会不动声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