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大招风啊。”齐政面露深思之色。

        可不就是树大招风?

        当嘉谷治沙被媒体再次提起,很多人才恍惚发现,首都近几年好像都没有重现沙尘暴阴影了。

        曾经是中国最大沙尘暴策源地的阿拉鄯沙漠区,每到春夏之交,沙尘开始集结,仅需7个小时后,强劲的西北风就卷着黄沙从天而降,弥漫首都,遮天蔽日。

        如今呢?

        中科院在阿拉鄯沙漠区设立的近地面沙尘暴观测塔监测结果显示,沙尘暴发生的次数明显在逐年减少——在嘉谷治沙的头一年,年平均发生沙尘暴11次;09-12年,年平均8次;截止到今年,年平均不到2次。

        更明显的是大气降尘量大幅减少,每平方公里大气降尘量较多年平均值几乎是暴降了200%,过去半年,首都空气总体质量为新世纪以来的最佳表现。

        两漠水库与大规模绿洲的出现,对西北气候的改善有目共睹:近几年西北地区降水量增多,虽然相比于该地区的蒸发量,增多的降水量似乎还是相差巨大。但从目前的观测模型来看,这种气候改变是具有可持续性的。

        这样一来,将两漠水库流域范围内的沙漠区进行大规模的绿化改造,似乎已经不是什么无解难题。

        何况,嘉谷还证明了治沙不是纯赔钱的公益事业,前有畅销中东的三秦牛,后有引爆市场的肉苁蓉。

        不少有意“沙里掘金”的企业心动了。

        在东部,想要开发大块连成片的土地已经很难了,但在西北,特别是沙漠区,你能开发多少就有多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