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齐政身边,魏明自然知道,政府内部,早就有人讨论到了如何处理嘉谷体系的外部性影响问题:一些官员觉得嘉谷还没到需要“画红线”的阶段;另一些官员则认为,不管需不需要帮嘉谷“画红线”,都需要将部分监管精力投注在嘉谷上。

        显然这并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但魏明衷心觉得,一家企业能做到这一步,怎么说也算是一个传奇了。

        当然,到了这一步,也是很考验企业缔造者的抉择了。

        每一个巨头的成长路径上,都必然会遇到来自监管和大众的反弹。

        有的巨头缔造者在这种反弹中押错了宝,轻则失去对公司的掌控权,重则公司分崩离析;而有的巨头缔造者主动地把更大的社会维度纳入到企业发展的考量中,而不仅仅从商业的角度来思考。直白点说就是,巨型公司需要承担更多的在商业之外的责任。

        这让魏明想起了某次齐政与易拼电商平台创始人闫超对国内互联网巨头“跑马圈地”的点评:“政府长年在基建上进行看不见底的投入,为整个互联网生态形成了坚实的土壤。这些投入来源于国家信用,根本上是由国民整体承担。互联网巨头的爆发,本质上是海外资本在搭我们国家投资的便车,享受的是体制红利。政府前期不压制互联网巨头的诞生,是政府尊重市场原则的本分;但如果互联网巨头一味追求固化自身垄断优势,那就是不尊重国家基础建设的本分。届时,政府就要帮他们本分本分了……”

        将其中的“互联网巨头”换成嘉谷,一点也不违和。因为嘉谷体系裹挟式的爆发,对政府基建投入的依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齐政的选择也就显而易见了——不固化自身垄断优势,自动给嘉谷画红线,坚持群众一体化路线。

        现在明白封疆大吏孟高官为什么评价齐政说“极聪明”了吧。

        多少老狐狸,就是迷失在一步步突破社会边界的贪婪中;齐政才多大,却已经能对欲望“画地为牢”了。

        魏明悄悄抬头看齐政,再次觉得高山仰止。

        齐政不知道自己的光环在助理心中又大了一圈,事实上,他能时常保持克制而冷静,原因谁也想不到——前世的“榜样”历历在目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