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实上,就算是齐政,也被眼下的态势惊到了。

        他隐约记得,平行时空中的非瘟病毒是在三周内“才”侵袭了五省的家猪,对比当下,蔓延态势再一次出现了偏差。

        但齐政想想,又觉得这种偏差,与其说“从天而降”,不如说是“有兆在先”。

        如果是三年后,号称“史上最严”畜牧业环保政策已实施了三年,各地纷纷划出针对生猪的“禁养区”,甚至一刀切的“无畜区”。

        这其中合不合理暂且不说,但生猪养殖的集中度却因此提高了不少。因为当环保成为考核标准,最先被淘汰的就是农村的粗放型养猪散户。

        但眼下,饲料营养不科学,往往是家里的剩饭给猪吃;猪舍臭气熏天,猪排泄物不加处理排放;抗疫情能力极差,疫苗、医疗和疾控能力缺失,一场疫情就把“二师兄们”集体送回天庭的粗放型农户养猪模式,未经环保政策的残酷淘汰,在非洲猪瘟悄然席卷之时首当其冲,整体损失也可能会比三年后要更加严重。

        当然,有了嘉谷这个变数,一切犹未可知。

        齐政敢这么说,也是因为嘉谷农牧已经走出了“个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开始了嘉谷特色的“联防联控”。

        “所有嘉谷系养猪场都已经升级生物安全水平,制定了合理的防疫流程并监督落实。实验室也掌握了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非瘟病毒的手段,我已经报批政府,申请检测资格。”形势突变,李东亮也赶回来给齐政汇报非瘟防控进展。

        养猪是个系统工程,防控非瘟也是系统工程。在战略部的协调下,整个嘉谷体系如开动的精密机器一样,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

        检测手段很重要,特别是“非瘟”爆发之初,没有市售诊断检测试剂,很多地方猪场都不知道自己的猪只罹患的是什么病,更别说针对性的上报了。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很容易将已经染病的生猪,或病死猪肉制品出售。如此一来,疫情便将扩散至许多其他猪场乃至更多的省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