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能量虽然在性质面几乎南辕北辙,不过却有一点非常相同,那就是拥有恐怖的能量浓度,这种所谓的浓度,似乎无关乎与总量的多少,而是精纯的程度,就好像浓缩墨水一般,只要一点点,就能够稀释成为一大瓶普通的墨水。

        这种性质面的区别,让陈弈也想要尝试一下——他刚刚知道自己能够控制能量不长时间,仿佛初生的牛犊一般,什么都希望试一试。

        说做就做,陈弈顺手抽取了一些能量,又一次收拢着他们,和之前一样收拢成为一个小小的圆球,这个乒乓球大小的能量团非常不稳定,需要陈弈不断地去收束,否则就会变成游离的能量,逐渐的散逸到空间当中。

        陈弈想了想,决定先从当时他们接触过,能量过于充盈,最终变成了一片光雾,又从光雾转化成为了液滴的那个状态开始尝试,看看能不能把这些能量通过改变形态,进行提纯。

        这个思路很简单,如何提高能量的浓度呢,只需要缩小这些能量占用的体积,就可以了。陈弈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然而就在他刚刚开始给能量团进行加压的时候,新的麻烦,出现了。

        能量团拒绝被压缩,哪怕只有一点点的体积变化,也会引起剧烈的反弹,陈弈一个不留神,整个能量团就彻底的失去了稳定的结构,噗的一声炸开,彻底的消失了。

        陈弈皱了皱眉头,得益于驾驶座的半封闭系统,这一小团能量没有对周围的器械造成任何的伤害,也没有惊扰到同伴们的休息。

        陈弈想了想,再一次抽取了一点能量,这一次他抽取的能量总数非常少,只有一次的三分之一。然后他将这些能量尽可能的压缩在一起,维持着能量的稳定性,并且不断地抽取更多的能量,一丝一毫的汇入其中。

        这一次,他似乎比一次走的更远一点,维持一个稳定的外壳结构,比起将外壳收缩来说,需要的控制力要求减少了许多,直到汇入了两倍于容积的能量——这种形容方法很有意思,因为能量理论是没有体积可言的,而陈弈此刻却用容积来形容这些能量——外壳的结构才噗的一声炸裂开来,什么也没有留下。

        这一次的失败,让陈弈似乎找到了一点头绪,这一次,他没有考虑使用自己的能力去收束这些能量,而是直接抽取了一小块金属,构成了一个空心的小球,然后将能量注入到这个空心的小球当中去。

        由于小球是悬浮在半空中的,里面的能量一旦注入,只要陈弈不提供能力的通道,就很难流出来,这让他在操纵起来更加的轻松;而空心的金属球,作为陈弈最早能够操纵的物质,更是能够提供更加敏锐的反馈信号,让陈弈可以更清晰的察觉到其中的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