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来,到底吴三桂是派人送了封什麽内容的信去给多尔衮呢?按《清实录˙顺治朝实录》的记载,吴三桂与多尔衮之间的书信往来,共有三封,其中二封为吴三桂所发,一封乃为多尔衮所回;若依照首封吴三桂派人送予多尔衮的信件内容来看,原本其是打算引清兵入关,借清兵之力消灭流寇後,『裂地以酬』,但是,多尔衮会答应这种不敷成本的『生意』吗?想也知道不可能,既然不可能,那麽『讨价还价』、『再三推辞』的心理战术与胁迫战术,自然也就出笼了。

        多尔衮在接到吴三桂的来信後,便立即派人前往盖州,寻人正在盖州温泉疗养的范文程去了,除为商讨大计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在看完书信的内容之後,原本就对进攻大明一事感到有些不确定的心,变得更加犹疑不决起来,毕竟,他们原先的目的,本就是攻下大明,夺北京,入主中原,如今北京已被流寇所夺,大明政权实已灭亡,那他们还有继续攻打的必要吗?且明都过去他们率兵直b三回,次次都无法将之攻陷,现在却被这些由乌合之众所组成的流寇破城而入,由此可见这些流寇农兵的攻击力不同一般,如果与其交战,怕是己方可能会因此损失惨重。

        轻皱眉头,那双含有着一丝锐利的眼里,瞬间闪过了算计与谋略之光芒,不知怎的,他突然想起前段日子范文程和洪承畴所说的话,那话里话外,皆有流寇易灭,但百姓难以降服的意思存在,而对大明百姓来说,扫除流寇,恢复平静的生活是他们心中所愿,因此,顺应民心,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等作为,对招降大明百姓是有利的,可这些用於对付那心中存有抵抗不服之意者,却……

        「该si!」

        怎麽偏偏又在这时候犯病!就在多尔衮暗算着该如何行事的同时,一阵严重的眩晕感向其席卷而来,只见他赶忙稳住身子,忍着头晕目眩,对服侍在侧的内侍及官兵下了扎营的命令,没办法,原本在接到信後,他还打算下令再行进一段路程之後才休息的,可没想到自己却在这时犯病,要是於这种情况下骑马前行,只怕是走没几里,甚至不用几里,几步就够了,便能够使他从马上摔下来,若是因此而受伤,恐怕会就此丧命吧!

        他边想边暗自自嘲了下,这都什麽时候了,居然还有心情在这儿想东想西的,亏得自己还是一军的统帅,不思考接下来的行军策略也就算了,竟然还因为临时发病的关系而胡思乱想起来,真是……不过,有件事他还真是料对了,至於是什麽事,说白了也没什麽,只要是熟悉清初历史的人,大致上也猜测得到是何事。是了,就是与他个人si因有关的事情,但因为现在那时刻还没到,所以咱们就暂且不表!

        摇了摇头,再摇了摇头,试图将那导致自己差点站不稳的昏眩感除去一些後,多尔衮便抬手又招来一名传令兵:

        「请詹学士和来学士等会儿到我帐中来,另外,传令下去,汉军由洪承畴、尚可喜统领,携红衣a0,先行向山海关进发。」

        既要攻入山海关内,长城这一关势必得破,而要破长城,如不靠红衣a0的火力,单靠人力,是绝对会像前几次进攻明都一样,以败北收场,但是红衣a0重量不轻,若让a0与兵一同行进,则可能会导致浪费不少时间,与其如此,还不如让a0连汉军先行前往山海关,满、蒙军後行,一方面汉军对c作红衣a0的方式较为熟悉,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满、蒙军并不擅长攻城战,只擅长於平野战,再者,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在於,满、蒙军惯於劫掠,而按范文程等大臣的意思,要使大明遗民顺服於他们,就万万不得行劫掠之事,这对满、蒙军而言,是极不易禁止的行为,如果让这两军先行前往攻关,难保到时候不会遇到更剧烈的反抗。

        忍着持续至今的头晕目眩,多尔衮继续思考着後续进军的安排,而那位候在一侧的传令兵於听到命令後,只是应了一声,随即便下去将命令一一传达了。就在传令兵走後不久,一名内侍自不远处走了过来,朝着多尔衮欠一欠身。

        「王爷,营帐已经搭妥,您……」是否要先歇息?

        话都还没说完,那名内侍就看到多尔衮脚步虚浮,一步三晃地往自己的营帐走去,不须细想也能知道,自家主子定是又犯病了,而且,这回恐怕还挺严重的……皱了皱眉,对於现在的情况,内侍显然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自己是该先安排晚膳,抑或者先送杯茶进入帐内,毕竟按照过往的经验,每当主子一犯起病来,就算是不再犯晕,也都还是会有食yu不振的情况出现,换言之,晚膳自然是得晚吃了,可是送茶……似乎也有些不妥,到底该怎麽办呢?难道要先去找随军御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