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这占地颇广的听涛居中,如此场景,简直俯拾可见,各处的辩论,以各种机缘开场,再以各种方式收场。
“果然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人走茶凉,故太子就有万般错处,也难辩当今太子的得国不正。”
终于到了选定立场之时,与汉子处于同一立场的看客,纷纷出言帮腔,指责书生的良心不再,自甘堕落,成为“文奴”。
“当今太子虽然年少,可向来贤明,有目共睹,你们这些人道听途说,空口污蔑,简直不当人子。”
“诸位请看大汉天下,海晏河清,四民安定,若是当今太子不贤,诸王如何能服?难道诸位个个都堪比王侯不成?那在下可要补道一声‘失敬’了,哈哈……”
这一片现场在一时间群情汹涌,双方各自攻讦,口沫横飞,只差了大打出手而已。
克制住动手的欲望,倒也并非是他们双方秉持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迂腐行止,实在是听涛居命令禁止楼内私斗,一经发现,无论理在何人,一律清退,永不再允许踏入听涛居半步,这让痴迷于谈古论今的闲人们如何能忍,是以再有出手激斗的欲望,他们也只得苦苦忍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