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余干县往西过鄱阳湖,再翻过山去就是荆楚之地。这里的山虽不是雄伟辽阔的山脉,却也险阻难行,偏生还有绿林豪杰做一些剪径的买卖。商队要想走,须得先孝敬完几个大山头,然后结伴互保而行。

        商队行路辛苦,一般是没有女人和孩子的,这次却破了例。有两兄弟带着一个女人和四个女孩入了伙,大伙虽不乐意,怎奈商队领头的秦老爷子点了头,这才一同赶路。

        四个女孩年纪不大却懂事的很,一路上只是咬牙跟上大人的脚步,一看就是吃惯了苦的孩子。尤其是最小的那个女娃似乎刚生了场病,身子还弱的很,却从不抱怨,只是拼了命的赶路。人心便是这样,看到四个小丫头吃苦,大伙们的抱怨很快变成了不忍,总会找个由头喊她们上马载一段。

        两个男人一看就不是兄弟俩,瘸腿长的白净斯文,大概是大户人家出身;病人关节粗大、满身刀疤,不是老行伍就是强盗。那个叫三嫂的是个漂亮娘们儿,个子高大,应该是北方人,赶路时肩扛手提不亚于男人,歇息时也不闲着,总是做点羹汤,好让大伙硬塞干粮的时候能喝点热乎汤水。偶尔有不正经的冲着三嫂说上几句荤话,她也只做听不到,低头又照顾孩子去了。按秦老爷子的话说,这是个好女人。

        赶了一整天的路,唯有晚上休息的时候才能轻松些。一群大老爷们正围着篝火热闹,有人脱鞋揉脚搞得臭气冲鼻,边上居然还有人兴高采烈的吃饭聊天。话题不外乎两个,三嫂这个熟透的娘们儿和县城里的鬼杀人大案。

        “三哥,听说不但死了几个余干县的衙役,连县尉大人都给害了性命,幸亏龙虎山上的仙师出手才灭了那几个鬼怪!”

        “我就说那宅子平日阴森森的,果不然那一家三口都是冤鬼,据说宅子里起出了数十具尸骨,都是被鬼害了命的!说来那仙师真是大功德,为了除鬼还搭上了性命,回去的时候真要去给她烧烧香。”

        “你俩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抓鬼是仙师的本份,死了的几个衙役是做什么来的?他们莫不是也来捉鬼的?”

        “啥意思?”

        “听说余干县城里出了件大案,一个开酒馆的娘们儿害了四条人命,县令大人下了海捕文书,知情者赏银五十两呢?”

        “对啊,那鬼宅里前几日住进了几个人,听说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