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认为,在敌国大军压境的时候,太上这么做很不应该,当年路过镇江的三千名勤王兵马也被太上截留下来,作了他的卫队。

        太上到了东南立刻论功行赏,派宦官到汴梁打探情报,这些人往来京城与江南之间,形迹诡异,妄自传播小道消息,事实上是在迷惑众听。

        赵桓对太上的行为了如指掌,汴梁城中民议汹汹,不少士大夫纷纷上书提醒赵桓说,江浙之变萧墙之祸,不可不防。

        赵桓虽然生性懦弱,但在权力问题上却寸步不让。

        其实太上的这次东南之行民愤极大,首先是童贯征方腊时,每战多斩平民首级用来冒功,两浙之民畏之如虎,恨不生食其肉。

        其次是太上到达镇江后,听说还在驱使着宦官营造宫室,移植花竹奇石。

        赵构未曾亲见此事,不能妄断真假,不过赵大哥刚刚继位,身为九弟的赵构是实心实意要帮赵桓出力的。

        一个老大一个老九,一直以来都不得宠,两人的关系自然要好过赵桓和赵楷,新皇帝有些事情并不瞒着赵九哥,亲王出使金营为人质,赵构也是自告奋勇去的。

        因而有件事赵构知道:镇江府曾上报汴梁,太上行宫官兵每日的供给便须六千余吊钱,一月便要耗掉二十万吊,地方上受不了了!

        当时太上在镇江,赵桓在开封,两边旨命并行,地方的官员不得不看风使舵,好多的事其实不必打听,很自然从官府中也就传出来了。

        太上那时在南边大行拉拢收买之事,原江南东路转运副使曾纡,便被太上宣至内所勉励,除了破例让乔贵妃出面接待,太上还赏赐曾纡七宝杯一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