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接下来几天,顾沉依旧利用业余时间把整个西部老城区逛了个遍。拍了无数照片,做了无数考察,利用吃饭的时间去一些老城区,包括城中村的小饭馆里采访街坊邻居,询问他们对于拆迁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发现大多数人对于拆迁的想法只有两种。一部分人是盼着赶快拆迁,开发商要么给钱要么分房,只要补偿给到位,能让他们过上拆二代的幸福生活。什么文物修复遗迹保护乡土人情,压根儿就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

        而另外一部分,主要是上了年纪的人,就颇为看重这个居住的环境。觉得在四合院里住了大半辈子,邻里邻居都熟了,几乎是一辈子的人生轨迹都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里头。真要是拆迁了,就仿佛大半辈子的岁月也随着那些被拆掉的砖瓦门窗土崩瓦解。仿佛连人生都没了意义。

        这部分人,就是无论开发商给多少钱,都不想搬的。

        而无论当地的街坊邻居们想不想拆迁,还有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那就是整个西部老城区的开发范围中,也只有一少部分建筑存在着历史遗迹的功能,具备文物修复与保护的价值。剩下大部分老城区,包括城中村的建筑,由于房屋老旧,管线老化,再加上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原因,根本就没有任何修缮维护的价值。而这一部分区域因为地处规划中心位置,如果想要拆迁的话,光是拆迁补偿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顾沉初步换算了一下,光是拆迁预算这部分,都快赶上在东城郊区建两条商业街了。

        开发成本如此高昂,别说政府能不能同意,首先开发商就不能干。

        顾沉叹了口气,觉得开发西部老城区这事儿果然任重道远。他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顾沉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搜集了大量自己认为有用的资料,包括从西城区图书馆的故纸陈堆里翻出了有关夫子庙,猫耳胡同,莲花池子和其他一些有文物修缮价值的老旧建筑的地方志。写了一篇足足有三万字的,还是图文并茂的,有关于如何把开发西部老城区与文物建筑修复融合在一起的,这么一个半论文半策划书的东西。在周五上午准时交到了邢教授的手上。

        邢教授翻看着得意门生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搞出来的策划书,惊喜之余还略微有些好奇:“你这次怎么这么主动干活儿?”

        又被教授一句话拆穿自己总是摸鱼开小差,喜欢得过且过的小心思,顾沉微微尴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