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问是件需要执着的事情,郑居中能做到翰林院大学士自然是个执着的人,眼前的问题让他很是烦躁,题目不麻烦,对于渴望学问的人来说,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可是又不能自降了身价。

        好奇心人皆有之,赵桓有,他身后的陈东也有,耳闻了杨浩诸多的事情,陈东也想看看这个赵佶指派的康王侍读有什么本事,没想到的是,这个看似纨绔的家伙还真是张口就来,四句简单的打油诗而已,就出了一道算学题目。

        赵桓甚至觉得这题目不是杨浩想出来的,可自己没有证据啊,他宁愿这是杨浩从别人那里学过来的。

        百僧馒头,题目其实是很简单的,杨浩笑眯眯的看着大家都在飞快的计算,赵桓也不再出声,不多时,一个清脆的声音率先响起。

        “大僧二十五人,小僧七十五人。”

        说话的正是茂德帝姬赵福金,俊俏的小脸一本正经的样子,秀眉微微蹙起来,似乎有些怕自己说的答案不正确似的。

        随后赵构也惊呼:“没错,答案就是这个。”

        杨浩微微一笑,双手一拍,很是恭敬的说道:“二位殿下果然聪慧过人,答案正确。”

        超级简单的题而已,其实用百鸡法就可以很简单的算的出来,只是这个时代的数学还没有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很多时候都要靠算筹来实现。

        见有人算的出来,郑居中长出了一口气,至于如何算出来的他不需要追究,答案正确就可以了,毕竟是他的学生都能算的出来的题目,那就难不倒他这个大学士的。

        看了看时间,见赵桓不再说什么,郑居中说道:“不错不错,今日且先到此吧,时辰到了。”

        赵构似乎早就等着这结束的时间呢,起身施礼然后就拉着杨浩匆匆的要走,刚走出几步,就听到赵桓讥讽的声音:“承直郎到是略懂算学,不过也便是如此了吧。”

        杨浩明显感觉到赵构拉着自己的手哆嗦了一下,不过没有做什么举动,他淡淡一笑,头也不会,边走边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数人物,而立之年督东吴,早逝英年两位数,十位恰小个位三,各位相乘与寿符,哪位学子算得快,多少年华属周瑜……哈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