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上,不瞒您说,在前来临安之前,太子殿下已在大都召开朝会,经大家讨论,愿意放弃攻伐西洋的计划,从今往后,就按照上次文天祥大人访问大都的提议,尽快实现联合的南北统一。这3000人加入水西学派,既是对学派的壮大,也是代表大元愿意与南方君上联合,归于一统的决心。刚才我听君上说,有意实行以公学替代私学的教育改革,这正是一个大好时机。若蒙君上不弃,子聪愿意做这个计划的参与者,在北方开办新学教育。”

        纪弘成早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于是赶紧让夏荷命人安排宴席,款待三位蒙元来使。

        席间,刘秉忠提到他所带来的3000人中,至少有一半是汉人,蒙古人只有不到1000人,另外的数百人,有色目人,西域诸国人,甚至还有少数的西洋人。

        纪弘成暗自在心中赞叹,既然这3000人都是人才,可见真经这小子颇有几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不过转念他又想,这些只是弯弓射大雕的蒙古人,对汉学的学习程度远远不如汉人,甚至只跟色目人西洋人差不多。要从蒙古人当中挑选3000有才干的读书人,的确不易。想到这一层纪弘成知道,既然真金太子派刘炳忠前来传达这个意思,是时候安一安蒙古人的心了,于是他端起酒杯道

        “三位远道而来,是为了华夏一统大计。既然真金太子以及诸位都如此诚心,本君也就不藏着掖着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以新学的开办为契机,切实的推进南北一统的布局。在这个过程中,我知到蒙元朝廷中的很多蒙古人,有一个担心——当年你们南下的时候,杀戮过重,会不会在一统之后遭到武力清算?”

        三人相视一眼,纪弘成所说,正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

        纪弘成接着说

        “这个大家可以放心,本君在这里做出郑重承诺,并且会在今后的一统中,在所有的文件里都会落实这个承诺,那就是,既往不咎!而且,一视同仁,无论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还是你们口中所说的南人,大家都是一律平等的。本君有一个初步的想法,就是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取士制度。将来凡是在新学上学有所成的人,经过考核,都可以入仕为官,也可以在各行各业展露头角。”

        纪弘成的话,让三人都陷入沉思,一旁的刘博和夏荷也被纪弘成的构想所吸引。

        “当然,有了这个取士制度,还应该有一个相对公平的教育体制,那就是,无论是什么人,只要达到该入学的年龄,就应该进入新学堂接受教育。我们可以以9年的时间为一个阶段,作为义务教育。在这9年的期间,凡是进入新学堂接受教学的孩子,不收学费,而且无论任何人,都不得剥夺学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谁家的孩子在这个阶段该入学了,他的父母却要让他下地干活,不让他入学,这就是会违背我华夏的新律,应该要受到律法的制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