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界,蚩尤血喉镇。

        郊外一间小木屋里,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坐在一张明显是由不同的木料拼接起来的书桌前认真翻着《太上道论》,这是修行界公认对“真名觉醒”最有启发的书籍,是最贴近于修行大道的道门书籍。

        木屋里环堵萧然,一张塌,一张可坐可躺的长椅,一个柜子,一个简灶。朝门一面墙,蛀得厉害的墙面上贴一张道祖塑身像。这可不是普通的塑身像,是由道庭加持过的,对修行略有助益,代价不菲。角落燃着一种香,也不是凡品,叫茸角香,可清心润肺,提神醒目,在富庶人家很流行。

        这个年轻人生得一副好骨架,眉目清秀,五官端庄,是远近闻名的美男子,且以“志向远大”著称,镇上好些个富户的女儿,都对他青眼有加。可惜天公不作美,他由四岁启蒙至今,苦苦读书十六载,真名仍无法觉醒。不觉醒真名,就无法踏上修行之路,不踏上修行之路,怎么实现胸中抱负?

        只是很多像他这个年纪的年轻人,通常已为了养家糊口,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赡口行当了。

        桌上笔墨纸砚俱全,限于入不敷出的状况,当然都只是由旧摊里淘来的老物件;但仅这一点老物件,就花费了宋寡妇二十天上山搬柴的所得。

        宋寡妇是在二十年前丧夫的,她的丈夫死前千叮万嘱,一定要尽全力培养孩子,让他觉醒真名,拜入道统,为他们家光宗耀祖。觉醒真名,拜入道统,是这个时代所共有的最大的荣耀。

        每天天不亮,宋寡妇就要起床做饭,起得晚了,到她儿子起来读书时,若没有饭吃,必然要大发雷霆。做完饭,要喂鸡种菜,再摘一些新鲜的菜蔬挑镇上去卖,她每次都要到晌午,也就是卖完菜的归途中,才有一点点自己的时间,就着冰冷的河水吃一两个果腹的烧饼。

        过了晌午,她就要上山捡柴了。她长得瘦小,吃得又少,稍微粗一点的木头就劈不动,常常要捡到太阳落山才能得到一捆。这些柴是一点也不能碰的,要拿去卖掉,换成茸角香一类的修行资源。

        太阳快落山时,她必然准时回来,她把捡来的柴放到墙角,就得去起火做饭。这一天她捡柴回来,把柴放墙角,突然抬头看了一眼晚霞。她今年才不过四十出头,已是满脸皱纹,身材瘦小佝偻,头发苍白得就像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婆。

        宋寡妇抬头只看到,那晚霞遍布的已隐约出现端倪的星空,出现了一道裂缝。她看得呆住,直到她儿子气冲冲走出门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