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温文尔雅的英国人走上主席台,与泰勒的冷漠和雷迪亚兹的倔强相比,他显得彬彬有礼,很有风度地向会场致意。这也是一个为世界所熟悉的人,但没有前两者身上那种光环。希恩斯的人生分成泾渭分明的两个阶段。在作为科学家的阶段,他是历史上唯一一名因同一项现同时获得两个不同学科诺贝尔奖提名的科学家。在他和脑科学家山杉惠子共同进行的研究中现,大脑的思维和记忆活动是在量子层面上进行的,而不是如以前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分子层面的活动。

        这项现把大脑机制在物质微观层次上向下推了一级,也使得之前脑科学的所有研究成为浮光掠影的表面文章。这项现也证明动物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比以前想象的还要高几个数量级,因而使得一直有人猜测的大脑全息结构(一种猜测中的大脑信息贮存方式,能通过大脑的任一局部恢复它所贮存的全部信息。)成为可能。希恩斯因此获得物理学和生理学两项诺贝尔奖提名,但由于这项现太具革命性,这两个奖项他都没得到,倒是这时已经成为他的妻子的山杉惠子,因该项理论在治疗失忆症和精神疾病方面的具体应用而获得该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希恩斯人生的第二阶段是作为政治家,曾任过一届欧盟主席,历时两年半。希恩斯是一名公认的稳重老练的政治家,但他在任时并没有遇到很多的挑战来展示自己的政治才能,同时从欧盟的工作性质来说,更多从事的是事务性的协调工作,对于面对级危机的资历,他与前两位相比相差甚远。但希恩斯的人选显然是考虑了他在科学和政治上的综合素质,而把这两者如此完美结合的人确实不多见。

        此时,在会场的最后一排座位上,世界脑科学权威山杉惠子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主席台上的丈夫。

        会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公布最后一位面壁者。前三位面壁者泰勒、雷迪亚兹、希恩斯,是美国、第三世界和欧洲三方政治力量平衡和妥协的结果。

        所以最后一位则格外引人注目。看着萨伊再次把目光移到文件夹里的那张纸上,罗辑的头脑中飞快地闪过一个个举世瞩目的名字,最后一位面壁者应该在这些人中间产生。他的目光掠过四排座位,扫视着第一排的那些背影,前三位面壁者都是从那里走上主席台的,从背影他看不出自己想到的那些人中是否有人在座,但第四位面壁者肯定就坐在那里。

        萨伊缓缓抬起了她的右手,罗辑的目光跟着那只手移动。现它并没有指向第一排。

        联合国秘书长萨伊的手指向了他“我们的第四位面壁者,也就是最后一位面壁者,就是坐在那里的那名华夏人,罗辑。”

        正在像看热闹一样思索着究竟哪位大人物会是第四位面壁者的罗辑,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

        罗辑站了起来,惊讶的问道“为什么是会是我?

        联合国秘书长萨伊回答“这需要您自己找出答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