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源这才开口,“实际上以前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不仅仅是清蒸鮰鱼,清蒸鲥鱼也是这样,你该知道,鲥鱼比鮰鱼的鱼肉更为细嫩,这搭配的冬菇,火腿和玉兰片更是需要精挑细选,譬如冬菇需要这般大小的,大了小了都不行,火腿要取上方,玉兰片要用宝尖最好,这些配菜差了些,就会成为食之无味的渣滓,反而会影响鲥鱼本身的口感。”

        “我刚开始以为是鲜笋不如玉兰片,后来我经过各种尝试才明白其中的缘故,原来这笋,当它从土地里被挖出来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发生改变,原本的嫩笋会在三四个时辰里迅速变老,让人咬上去觉得里面很粗,一点儿也不嫩。”

        “最好的笋,就是刚挖起来,立刻剥去笋衣,然后马上开始煮,去除它的涩味,煮好之后放在清水里,这样就算过了两三个时辰,它也不会变粗,口感变差。”

        “姜姑娘你处理笋的涩味没问题,如果说笋不够嫩,就是这个缘故了。”

        曹源说着脸上现出怀念的神色,“我去亲眼看过那能制出上好的玉兰片的

        作坊,作坊就在竹林旁边,春日的鲜笋被挖起来,立刻就被送到作坊里,由人抖去泥沙,砍去老蔸,立刻就送到甑内蒸煮,一刻都不能耽搁,如此才能把这笋最鲜嫩的时刻留存下来。”

        姜云想起了前世曾经风靡华夏大街小巷的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曾经详述过时间与美食之间的关联,曹源关于笋的这一番论述,不也是时间与美食之间的关系?

        春日的鲜嫩原来要非常紧迫才能第一口尝到,但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这种鲜嫩,让其他人也能尝到。

        “原来如此,多谢曹先生为我解惑,若非曹先生见识广博,我恐怕再花费很多时间,也无法察觉这其中的秘密。”

        随后姜云又提起了另一个问题,“前些日子鮰鱼我还有另一个做法,那就是把鮰鱼片成非常薄的片,然后鸡汤滚烫的时候滑进去,变色就捞出来,鱼片嫩滑,还带着一股韧劲,不会散,不过我从前见别人,将河里挑选的合适大小的鹅卵石取出来洗净晾晒,反复洗干净之后,然后把鹅卵石放在陶锅里直接在火上烧,然后把热鸡汤倒进去,鱼片一烫,却比用滚烫的鸡汤直接烫显得鱼肉更加柔韧,口感也更好,我却是不太明白,怎么这鹅卵石铺在下面,烫出来的鱼肉更好吃呢?”

        饶是曹源,也一下子被姜云难住了,他眉头不自觉的皱起来,细细思索着姜云说的这番话,然后又问了姜云关于这其中的一些细节,姜云便毫无保留的慢慢把曹源问的这些细节都说了出来。

        一对一答之间,曹连峰和曹连水也在思索。

        鹅卵石烧热之后烫的鸡汤,和直接在炉子上煮的翻滚的鸡汤,为什么烫出来的鱼肉口感会有所差别?

        曹源细致到连鱼肉是怎么处理的都问了,“拍上粉是为了让鱼肉被滚烫的鸡汤烫熟的时候最大程度的锁住鱼肉的水分,外界的水渗不进去,鱼肉里面的水也不会出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鱼肉的口感,可是……”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