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知道,报纸这东西靠卖给别人赚钱不现实,它的重点在于广告费。

        那么,怎么让人知道这个广告确实能够起到作用呢?

        “你们平时用的笔墨纸砚肯定比较多,那么你们有用过相对来说物美价廉的东西吗?是哪家铺子的?名气如何?大家都去那里买还是?”

        周学先和戚子安对视一眼,不知道姜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倒是戚子安想了想,“我用过有一家铺子的笔非常好用,价格也不贵,铺子比较偏僻,生意一般。”

        “那你愿意向别人推荐这家铺子吗?”

        戚子安点点头,“我向一些同僚推荐过这家铺子。”

        姜云一锤定音,“这样好了,第二期报纸上,你在你的文章下面单独辟出一个小版块,用稍小一点的字推荐一下这家铺子,以及把地址给备注上,然后让人盯着这家铺子,只要这家铺子在咱们报纸推出去之后生意好了起来,咱们就把这个事情宣扬出去。”

        “只说咱们《时事杂论》作为报纸,每期可以卖出去几千份,也就意味着在这上面刊登一条宣传的消息,就能被几千个人看到,哪怕这几千个人里只有一百人去买,那也是有效果不是?”

        “然后这个小版面日后就是收

        费的,收费状况根据卖出去的份数来定价,比如五千份那就定价一百文钱,一万份就是两百文钱,然后这个钱就当成以后的约稿费。”

        姜云说完也有点不好意思,“虽然钱少了点,可是咱们这报纸毕竟不怎么赚钱。”

        姜云提出来的是这么一个思路,周学先在这方面弱了点,戚子安却陷入了沉思,随后他提出来一个问题,“那咱们约稿是按照什么样的标准给钱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