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朱慈烺刚刚编写完毕的《高等算学》,要不了多久也会流到西方去。

        这个《子论格物篇》和《高等算学》里面可都是有好东西的!朱慈烺掌握的哲学和数学知识,在许多方面超过了17世纪的欧洲学界——朱慈烺并不知道这个时代欧洲人自然哲学发展到什么程度?所以他拿出来的东西,有不少是可以给西方学界拿去研究的。

        科学技术这个东西,其实是不分国界的,有国界的是科学家!即便是科学有国界,吃亏的也不是抄人家的一方,而是被人抄的一方啊!

        明朝的闭关锁国所造成的最大的不良影响,就是影响了东西方的技术交流。

        而朱慈烺上台后,则一直在努力推动这种交流——当然是学习人家的技术为主了,在技术交流的问题上,好为人师是要不得的。

        所以朱慈烺是不会推动科学技术外流的,他只好加速学习和引进的过程。

        而在他的推动下,大明的科学技术已经开始呈现出突飞猛进的状态,已经到了开始出成果的时候了。

        就在北清忙着内战的时候,大明的第一次“太学高考”已经完成了——这其实是一场挑出聪明人的考试。得在没有老师、也没有什么参考书的情况下自学成才,还得对《子论格物篇》中某些简化和浓缩的哲理进行展开和深入的分析。

        为了让这场考试看上去更像科举,朱皇帝也采取了“会试”和“殿试”两步走的考试方式。

        会试考“经”、“算”和“论”。“经”就默写《子论格物篇》。“算”就是做数学题——朱慈烺亲自出题考核,他当年可是数学学霸,现在还记得不少刁难人的题目呢!而“论”则是最难的,得写出自己对一条“论格物言”的分析和理解。

        这种高考,可以说是最公平,也可以说是最不公平的。最公平的方面就是在拼智商!

        《子论格物篇》谁背不出来?这都记不住还考什么太学?至于算术考试和论文,那就是在拼硬智商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