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智商不够硬的,再怎么努力,连会试的考场都进不去!

        因为在会试之前还有个初试,是由各个州府自办的。初试没有论文,但是得靠数学!也是朱皇帝出的题考完以后,考场外面那是哭成了一片啊!

        脑子笨一点的,或者上了年纪脑子不灵活的,或是太偏文科的,全都被难哭了!

        科举居然难成这样,看来大家伙是终身无望太学了

        没有被难哭的,则到南京来考会试,会试当然也是难的——以至于到后来,明朝的读书人都把南京称为“难京”,太难了!

        会试取士的名额是400人,还要根据成绩好坏分为一甲、二甲、三甲、四甲。

        其中前五十名可以参加殿试,也就是由朱慈烺其中主持论文答辩。从中选出一甲大学士和二甲博士不用说,这些都是智商高于150的天才了!

        而在这些天才当中,朱皇帝最后选出了七个大学士级的天才!

        状元是来自安庆府的方以智,这位复社四公子中最聪明的一位,以41岁的高龄取得了论文满分的好成绩——他的论文是《论子论格物篇》,对《子论格物篇》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将之归纳为“论证”、“辩证”、“问道”、“自然”等几个门类。

        榜眼则是来自江南的朱用纯,他对《子论格物篇》关于“天”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观天”和“论天”两种研究方法。

        探花名叫梅文鼎,非常年轻,只有19岁,来自江南省的宁国府,论文一般,但是算学上的造诣极高,是唯一一个算学满分的天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