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已经看似安抚了刚刚还在暴怒的天子,但朱莹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皇帝,此时不免心里没底。她很想对张寿多嘱咐两句,可看到人走上前时,还满脸淡然地对她笑着点了点头,她悬着的一颗心立刻安定了不少,竟是也顾不得这是在宫里,一把握住了张寿的手。

        虽然没听到那句要小心,但张寿还是明白了她的意思,再次对朱莹点了点头后,就镇定自若地走了进去。见正殿宝座上,皇帝正大马金刀地坐在那里,脸上不见往日的温和与戏谑,一双眼睛就如同刀子一般激射了过来,他就仿佛没看到似的,从容长揖施了礼。

        “张寿,刚刚在外头也应该听到了吧?就在朕派出信使去天津召见的前一日,那个老咸鱼带着冼云河以及那些被判流放的人,扬帆出海了。朕不觉得世上有这么巧的事,觉得是不是哪里走漏了消息?”

        张寿不用回头看,就知道背后跟进来的小花生那是何等表情,当下就不慌不忙地直起腰道:“皇上的猜测确实有依据,但要知道,宫中派出去的信使,用的是驿马加急,其他人若要报信,除非插上翅膀,否则不可能比其更快,因而那条船先走一步,大约也只是巧合。”

        “更何况,押运犯人,总还需要兵卒,老咸鱼纵使是船长,水手和其他船工都是他的人,也不见得奈何得了临海大营那些随船前往琼州府的水兵吧?”

        “正如莹莹所说,如若皇上真的不放心,派一条船去追,就算路上追不上或错过,等到了琼州府,也应该能遇上的。”

        见张寿对答如流,他身后原本跟着行礼,却被皇帝质问得汗流浃背的小花生,顿时一个激灵清醒了过来。他只是在片刻的迟疑之后,就也大胆抬起头来。

        结果,他直接对上了皇帝那审视的眼睛。上一次皇帝微服跑到张园时,还是他亲自带的路,那会儿就只觉得这位天子很和气,可此时被这么一盯,他却觉得一股寒气从脚下油然而生,刚刚生出的底气部无影无踪。

        而皇帝只是看了小花生一眼就收回了目光,转而瞪向了张寿:“看来是一点都不觉得,这些人是扬帆出海,远走高飞?”

        “皇上如果这么想,岂不是觉得临海大营的兵马都是窝囊废?再者,皇上也看轻了冼云河那些出身贫寒的佣工。他们都有家眷老小在沧州,老咸鱼更是把他和冼云河唯一的亲人小花生托付了给我,他们不可能只顾着自己一走了之,不顾留下来的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