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策问:农乃国本,然则如今天下荒地多已开垦,富庶如东南,地少人多,昔日农人多弃农为工,又或者弃农为工。今天下百姓数倍于开国,长此以往,有限之国土,如何养无限之国民?”

        见一群学官面对这么一道细究则有些不伦不类的策问,那表情已经是呈现出僵直状态,徐黑逹任由底下小吏拿着写有题目的纸去各处传达题目,这才不慌不忙地说出了第三题。

        “第三题,太子殿下命以‘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为题,作文。”

        第三题方才是制艺时文,一众学官当中,也不知道多少人那张脸根本就绷不住。而且,相比如今科举考试中的那些怪题偏题,三皇子这位太子选择的题目是《论语》中的原文,完不是上下不搭,故意为难学生的那种,可以说是煌煌大气,更彰显了孝道。

        谁还能都说人题目出得不好?顶多就只能酸溜溜地说,太子殿下这题目顺序出得不对,整个调换一下次序,那还差不多!

        而江都王却不管这个。

        他的未来女婿就不是喜好科举的人,但好歹有个举人功名,虽说他最初不满意,但处着处着他也就终于想通了,如今看某些读死书的士人不免就觉得不顺眼。此时他见徐黑逹把三道题目都宣布完了,又有六个小吏去六堂宣布第三题,他就威严地咳嗽了一声。

        “太子殿下这三道题,既涉及经史,又涉及算经,还有农事,可以说是面面俱到,用来选拔区区东宫侍从,说实话实在是有些可惜了,只希望六堂也不要辜负皇上和太子殿下一片苦心,也能选出几个像样的人侍从东宫。要知道,东宫几位讲读对太子殿下可是赞不绝口。”

        五日一轮换的那些讲读们,部在上课之前经受了皇帝好一番耳提面命——却不是恐吓老师,而是非常严肃地提醒他们,讲解的时候切勿照本宣科,要深入浅出,简洁易懂,别把对成年人讲课的那一套搬到慈庆宫去。若是生搬硬套,他就只能换讲读了!

        生怕太子挑刺,被皇帝选中的几个人那自是使尽浑身解数,结果都被三皇子那良好的学习态度给打动了,出了宫就四处宣传。宣传什么——太子殿下勤学苦读,这几日左手不便却还不耽误学习!

        至于三皇子挨过打的事,除却眼尖的楚宽,日日起居都在一块,根本瞒不过的四皇子,昭仁殿伺候他们兄弟俩的几个年长宫人,以及看破不说破的皇帝本人,再没有外人知道……东宫侍读们还是隔日才得知,太子殿下不慎摔着了左手,却不愿意耽误一丁点课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