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了个眼色让那三管家退下,可人还没挪动,他又突然想到自己还没待客,连忙吩咐人叫小厮送茶点来。等这位不停擦汗的三管家一走,他就赶紧换了一副笑脸,好说歹说把朱莹重新请了进来坐下,当外头小厮送了茶水和四色点心,他更是亲自摆在朱莹旁边的高几上。

        “小莹莹,我这到外头打了一次仗,如今是跟不上京城这形势了。从前我和太子也实在是没怎么打过交道,不像你天天在宫里转,人面熟……这太子到底是个什么脾气?他就不知道如此上书请罪,对他的名声是很大的损害吗?”

        “名声值几个钱?”

        朱莹眉头一挑,却是接了张瑞递过来的茶杯,这才嘿然笑道:“皇上当年任性胡闹的时候,从来不在乎自己的名声,现在怎么却在乎起太子的名声了?他是一片爱子之心,兴许就连当初对大皇子二皇子的那份心,也都挪到了太子身上。”

        “可这也要太子愿意!哪个真正有孝心的儿子,受得了自己犯错父亲背锅?他要是坦然接受下来,那才是不忠不孝的混蛋!”

        虽说知道朱莹这不忠不孝的混蛋不是在骂自己,而是在打比方,但襄阳伯张瑞还是忍不住有些尴尬。毕竟,他之前就打算按照皇帝的吩咐这么做。

        不过,他又不是年轻人,讪讪一阵子也就过去了,当下就笑容可掬地请教朱莹三皇子的行事作风,脾气性格……用的理由也是光明正大,这次上书他固然是奉圣命,可下次万一完全不了解太子的他又被谁当成了枪使呢?

        于是,从朱莹的口中,张瑞得知了三皇子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当然更不可避免地知道了太子和张寿这个老师的种种相处。他原本觉得赵国公府这乘龙佳婿崛起得实在是太快,步子不稳,可现在听朱莹滔滔不绝地说着,他不禁对人起了相当的兴趣。

        更何况,朱莹说到末了,还言笑盈盈地说:“对了,襄阳伯对我家阿寿可服气了,他曾经当众说我家的事情就是他的事,你这次上书骂了阿寿,回头他肯定要来找你麻烦!”

        张瑞不由得哑然失笑,正要说襄阳伯好歹是他二弟,怎么也不至于胳膊肘往外拐。可他这话还没来得及说呢,就只听外间一阵喧哗,紧跟着,竟是说曹操曹操到,襄阳伯张琼就这么大剌剌闯了进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