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新西兰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约占农业人口的80%,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饲养牛羊最多的国家。尽管新西兰的牧场规模多为中小型自营牧场,但经营方式比较集约化,并依靠大规模人工培育的草场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畜牧业大国。而澳大利亚奶牛养殖业同样以中小型牧场式经营为主。

        在国际上,千头以上属于大型牧场,万头以上则属于超大型牧场,但这类牧场对于那些发达国家来说并不是占多数,中小型牧场仍是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经营主体。欧洲、美国的中小型牧场大多在100头左右,亚洲如韩国、日本也在60头左右

        天山北麓的扇缘带位于特定的绿洲-荒漠过渡带,面积约为1.08′106h2〔1620万亩〕,在节水和引水工程的基础上可利用面积约为4.86′105h2〔729万亩〕。从乌鲁木齐到精河的北疆区域现有农业用地1.14′106h2〔1710万亩〕,通过对单一结构农业的调整,例如,在绿洲中实行草田轮作制,棉花与紫花苜蓿轮-间作等,可形成4.57′105h2〔686万亩〕的畜牧业种草基地。因此,在天山北麓农业绿洲和扇缘带可建立1-1.5′106h2〔1500-2250万亩〕人工草地。在扇缘带弃耕地种植芨芨草,每亩产量可达到1-1.2′103kg;在农业绿洲种植青贮玉米,每亩产量可达到0.8-1′104kg;加以农业生态系统输出饲草与农作物秸秆加工饲料等的补充,按照每头羊每年需要0.6-0.7′103kg,绿洲-扇缘带生态产业带可负载约2.5-3′107头羊,即近60%的全疆牲畜或全部的北疆牲畜量,可把现在山地草场与平原草场承载的牲畜数量比例由7:3的不合理数量分布调整为3:7的合理比例。绿洲与扇缘带大量种植多年生豆科牧草,尚可改良土壤与覆盖地表,防风保土,防止次生盐渍化,形成绿洲前沿与内部的生态屏障与风沙过滤带,达到生产与生态“双赢”的目标。

        通过对西夏牧区的分析,可知其草原多干草原与荒漠草原;一般干草10—20亩地养一只羊,荒漠草原50—70亩地养一只羊,[30]但是同一类型的草原,因不同的地貌、气候、土壤,载畜量亦是不同的。同是阿拉善荒漠草原,滩地草场载畜量仅为每平方公里30—38只绵羊单位,而沙漠湖盆草场却高达60只绵羊单位。[31]鉴于此,并结合相关资料,估算河西牧区、阿拉善牧区、兴灵牧区、鄂尔多斯牧区每亩畜量分别是12、60、42、22只羊单位。每牧区所承载牲畜的数量为0.1434x108、0.0518x108、0.0854x108、0.0077x108绵羊单位(算法是各牧区草原面积除以各牧区每亩载畜量)。西夏时期载畜量共计2883万羊单位。

        无论从时空分布上,还是从人均消费水平上,我们认为取《晋书》中人均消费量作为估算西夏牧区人口更接近事实。基于此,估算西夏牧区人口为154万左右(算法是存栏头数乘以一只绵羊的屠体重除以人均消费量)。西夏农业人口为53万(算法:西夏农业面积200万亩乘以每亩粮食产量138斤,除以人年均消费粮食522斤.具体分析另有专文讨论)。

        因此,我们可知西夏的总体人口为200万左右。若考虑到自然灾害与社会因素的影响,西夏人口最低限在140万左右。

        这里,拥有50只羊、5条牛到200只羊。10条牛者,均属个体生产者。我们假设一个个体牧民之家有五口人,三个成年,两个未成年,要维持基本的生活与简单的再生产,大致需要以下几项开支:

        1、口粮据漆侠先生研究,宋代成年人口粮每天二升,未成年人一升,三个成年人全年口粮21.6石,两个未成年人7.2石,全家口粮共28.8石,每石约折今92市斤。[24]西夏亦大抵如此,但党项人肉食乳饮,可减去一半谷物,为14.4石。若再算上充饥的野菜、草籽,就变成10石左右。这10石谷物大致要用1头牛及20张羊皮来交换。[25]

        2、肉类需宰成年羊20只左右。

        3、服饰及毡帐大致需60只-90只羊的绒毛与5张-10张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