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下的天罗城早晨一片繁忙的景色,贩夫走卒来往穿梭于大街小巷。叫卖的,挑买的,开市的,弹灰的,扫雪的。晴日里的晨光播撒在百姓民居的街巷转角,照耀着金碧辉煌的罗烟皇宫的斗拱飞檐。而此时城西剑山脚下的一处景致却与罗烟城他处截然不同。这里没有繁忙纷乱,有的是沉稳悠长的气度。没有喧闹嘈杂的街市,只有宁静致远的气势。这里便是罗烟国国教太师院,是罗烟国思想传播传承的发源地。白墙黑瓦,木色楼阁,灰石路,五步一树,十步一景,不动暖湖紫金鳞鱼成群游过,划过水面的微波荡漾起湖面的薄雾。林间湖畔房舍间,学子教众漫步其中,众人皆一着身墨衫,白色的衬衣为底,黑色发带轻束三千发丝于脑后。无论男女老幼,面庞之上无时无刻透出一股淡然。而这份景致,这种态度,皆来源于两句话。

        惊雷事,心不乱,思莫繁;

        细末端,天地现,法自然。

        这是太师院院规首页上的两句话,太师院随国朝建立至今千载岁月积淀下的是一种从容的气度,是见微知著,行既法现,道衍天机的智慧。院规并不繁复,规矩礼数也很简单,讲尊重道,懂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了。

        此时正是太师院晨省时刻,全院至上而下,从院首到明途弟子皆不例外,无人监督,但也无人不尊。靠西的一处院落是都云轩的屋舍,他此时已是入舍弟子,轮值朝堂太师执事一职一年。已不必随大多数的明途弟子一般混住杂院,可以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院落。这套院落会伴随他一直到离开太师院,或选择入朝堂理政走仕途,或一朝明悟一元法理初始境。便会搬入剑山太府之中,追随祖师精修一元道法。

        都云轩很喜欢院落中眼前这棵梅树,入冬雪后的今晨,含苞待放的花蕾陆续伸展开淡粉色的花瓣。这朵朵盛开的梅花恰如一段段千姿百态的生命历程,在他眼中衍进着千般变化,万般姿态。回相心中诸般道法典籍,一一印证,仿佛世间万千变化皆在其中。都云轩一时看得痴了。

        “噔、噔”

        两声轻巧的叩门声响起,把都云轩拉了回来。

        “进来吧”

        都云轩起身整理衣衫。

        “吱呀”门开,走进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弟子,满脸的稚气未脱。但礼数一样不少,抬手执礼轻拜。“都师兄,皇帝陛下今日巡太师院,此时已驾临,指明师兄御前陪伴,院长唤你即刻前往迎客阁。”

        “就来,谢过小师弟了”都云轩抬手还礼,打发了小师弟回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