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张角病逝,张梁痛不欲生,全城百姓也哭声震天,宛如父母去世一样。张角的黄巾军虽然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但张角救死扶伤的行为,倡议平等的思想还是感染了很多人,激励无数人为实现这一太平盛世不懈奋斗。

        张角前脚刚死,左中郎将皇甫嵩后脚平定兖州黄巾军。他在东郡仓亭大破黄巾军,生擒渠帅卜己,斩杀七千多人。接着右中郎将朱隽率领数万精兵围攻宛城,荆州渠帅赵弘坚守不出,负隅死抗。朱隽连攻两个月,始终没能攻入城池半步。而董卓也是连攻两个月,连下曲阳县都没有拿下,还几次被张宝算计,损兵折将。

        朝廷大怒,一面下令命皇甫嵩北上冀州围攻广宗,一面将董卓罢官削爵,流放千里,一面向朱隽施压,限期攻破宛城。宛城赵弘号称十万人,其实去掉老弱病残,也就两三万精兵。朱隽下令急攻宛城,命孙坚打头阵,孙坚势如猛虎,险些破城。赵弘大惊,率军出城迎战,被孙坚手握古锭刀一回合斩落马下。孙坚正要攻入城池,不料城内援兵赶来,朱隽急忙下令鸣金收兵。

        韩忠趁机自立为帅,继续领导宛城黄巾军据守。朱隽见宛城不容易攻破,于是心生一计。他下令在城外建筑阵垒,堆砌土山观望城内兵力部署。待探到城内兵力部署情况后,朱隽命令孙坚率兵进攻城池西南角,韩忠见猛虎孙坚亲自带兵进攻,料定朱隽主攻在西南,于是调集主力防守。这时朱隽亲率五千精兵掩杀东北角,破城而入。智商是硬伤,朱隽利用一招声东击西,轻易破了宛城。

        韩忠大惊失色,急忙退往内城。孙坚趁机破城,斩杀数千。加上朱隽大军冲杀,韩忠损兵折将,实力大损。见士气低迷,人人失魂丧魄,韩忠决议向朝廷投降。

        荆州刺史徐璆、南阳太守秦颉等人都认为可以接受,但朱隽坚决不同意。这时孙坚也上前劝谏,朱隽叹息一声:“不是我非要赶尽杀绝,是时局只能这样。朝廷早有政策,再说如果接受黄巾军投降,将来怎么教化百姓?百姓会肆无忌惮为非作歹,反正最后可以乞降,对不对?”众人哑口无言,只能拼命攻城,但黄巾军誓死抵挡,始终没有后退半步。

        这时朱隽登上土山观看城内,突然明白黄巾军誓死抵抗的原因:没有退路。他立即下令放开围军一角让黄巾军逃生,韩忠果然率主力出战。朱隽率军出击,孙坚身先士卒,大破黄巾军,攻杀韩忠几十里,斩杀上万人。内城黄巾军知道韩忠中计,于是推举孙夏为渠帅,继续据守城池。

        这时皇甫嵩与曹操率领的五万大军已经抵达广宗,与出城北逃的张梁大军几次鏖战,连败张梁七阵。皇甫嵩的奇谋巧计,看得曹操眼花缭乱。曹操暗暗欢喜,跟着皇甫嵩不费吹灰之力接连建功,真是运气爆棚。

        张梁虽然连败七阵,却仍旧拥兵十万,去掉妇孺病残,仍然有两万精兵。他为人脾气倔,一直秉承张角遗愿,誓死不降。一边命人筑起高垒,决心负隅死抗,一边派人巡查,以防被偷袭。

        皇甫嵩拥兵四万,虽然不惧张梁,但手下无人是张梁敌手,几次都被张梁突围出去。他思来想去,心生一计:故技重施。之前他曾悄悄派人视察敌阵,结果发现黄巾军一个致命破绽:入冬后,夜晚防卫越来越松懈。于是他点齐三军,趁夜黑风高,三面同时进攻。霎时三面鼓声大作,声震八方。

        黄巾军措不及防,被杀得四散逃走。张梁听说众人往河堤跑去,气得跺脚,急忙率领主力往北面下曲阳方向撤。突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左右两队人马杀了过来。原来皇甫嵩早料到张梁必定往北撤,于是命令曹操提前埋伏。曹操指挥众人两面夹击,击溃黄巾军前锋。张梁大怒,挥舞三尖刀杀去,势如破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