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朝廷正在拟定的佛教管理制度之一,就是将佛寺如同官品一般定品级,也就是分等级。

        大周境内,所有佛寺都必须接受朝廷管辖,其中一些“正宗”寺庙,会成为官府认定的“官寺”,这一制度之前已经成形,所以朝廷计划在此基础上,将官寺分为三级。

        第一级按着五岳设‘五山”,也就是五座最顶级的佛寺。

        第二级是“十刹”,为十座第二级的佛寺。

        第三级是“甲刹”,为第三级的普通佛寺,共三十六座。

        三级合计五十一座寺庙,南北两宗合计一百单二座寺庙,这就是朝廷管理下的官寺数量,根据等级不同,寺庙规模、僧人规模、官府调拨的钱粮(又称‘寺禄’)及优待(譬如减免租庸调的程度)各有不同。

        每一座寺庙,都会有朝廷任命的僧官进行管理,又有僧官作为“住持”,主持寺庙日常事务,而寺庙的账簿,也在当地官府的管理之下。

        担任主持的僧人,一般来说要从甲刹寺庙做起,逐级上升,一如官员晋升那样。

        王氏听到这里,有些担心:“才一百零二座官寺,这也太少了...当年长安城里,佛寺都有百余座....”

        “母亲,这是朝廷给编制的‘骨干’官寺...实际上寺庙数不止这些。”尉迟炽繁又拿出一张示意图,给父母解释何为“编制”。

        朝廷要加强对佛教的管理,定下南北宗派共计一百单二座‘骨干’官寺,按照寺庙等级,有不同程度的待遇,譬如寺院规模、僧尼人数,寺田数量,以及“寺禄”的额度。

        所谓“寺禄”,是朝廷定期发放的钱粮布帛,如同官员俸禄一般,可以让寺庙有充足的经费(相对)维持日常开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