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所不为呢,其实通俗点来说,就是不要你亲自去做的事,没必要,没意义。
秦遇为浔阳知府,他要恢复民生,可他只有一个人,如果他死抓权力不放,那么累死他也不会有多大的效果。
所以秦遇放权给下面的人,吩咐其他人去做事,他的【不为】,成就了他最后的【有为】。
这是对于仕途上的理解,而对于普通人而言,也可以理解为,放弃一部分东西,最后结果或许也是好的。
或者是说学东西不要太杂,专精方得美满。
能流传至今的学问,必然有其精炼之处。上到天家世族,下到乡农走卒,都可以从中品出不同的意味。
它可以很浅白,浅白的三岁孩童都懂。它也可以很深奥,哪怕经年累月后再拿出来品读,也能觉出不同的意义。
待秦遇讲完这一段,刻意停下来,由众人思索。他趁机呷了口茶。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提问,秦遇不喜欢灌输,而是引导。
学子们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开心,一眼望去,秦遇看到的都是明亮有光的眼睛。他们是茁壮成长的树,是要振翅翱翔的鸟,是未来是希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