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不劳动,百姓就会失去朝廷的救灾钱粮。这只是其一。”

        “其二,沿江百姓中,青壮劳动力只有小部分,都是妇孺孩子,这些人肯定不能以劳力换赈灾,还有生病的和年纪大的,伤残的,除去之後没有多少可用灾民。

        这些不能参加工赈的人怎麽办,让他们饿Si吗?这是工赈的弊端。洪武初年那次北方h河水患,便是工赈,当时老弱妇孺口粮艰难,刘学士忘了?”

        刘三吾当下点头,说自己从未忘过洪武初年这些,道:“老夫记得,最早的工赈,是在《晏子春秋》中记载,历朝历代政先效仿。”

        周乾抿了抿嘴,没有回答。水灾时运不进,旱灾时,缺少劳动力。

        要保证以工代赈,不是简单的说说就可以的,需要官员和军队去经常维持才可以。

        清朝便废除过无偿使用劳役,由朝廷出钱粮的做法募劳役,以及灵活的工赈资金制度,从经济和制度等方面保证了工赈实施。

        但是也因为政策和管理问题,使工赈产生了局限X和缺点。

        应天府沿江,只需要救助百姓的田地庄稼和牲畜,等来下雨,情势自然会缓解。

        但朝廷也不能坐视不理,必须积极进行赈灾。

        工赈在明代是b较发达的,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几个特点。周乾边说边将这几年的赈灾经验,用纸写给刘三吾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