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走一段时间了,陆陆续续传来的都是好消息,但朝廷那边就是没有实际性进展。就在袁世凯的焦急地等待中,机会来了。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文学社,这个有着书香名字的革命团体,他的领导人是蒋翊武以及刘复基等。其实,文学社是从同盟会中脱离出来的,由于不满同盟会“轻军事,重政治”的理念。于是,蒋翊武以及刘复基就从同盟会中脱离出来,而文学社主要的人员都是新军成员,以及其他一些出生贫寒的人士。

        共进会跟文学社一样也是从同盟会脱离出来的,他的领导人是孙武、刘公以及居正和焦达峰等。共进会的成员一般都是留学日本的学生,当时他们脱离同盟会是因为不满同盟会的工作方式。不过,当时为了壮大势力,共进会还是打着同盟会的旗号。

        他们发展的成员也是多来自新军。

        清廷为扑灭四川的人民起义,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发展的起义人员大多在新军,革命党人也担心这些人被调走,决定在武昌尽快发动起义。

        一九一一年九月二十四日,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十月六日发动起义。各标营党人代表均参加了会议,通过“人事草案”和“起义计划”,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

        同日武昌新军驻扎在南湖的炮队,由于士兵与长官因个人矛盾打架,几个士兵把长官狠狠打了一顿。这件事情惊动了湖北总督瑞澄及统军的张彪,他们肯定也听到了一些风声,决定加强对新军的管理。炮队事件后,瑞澄和张彪下令收缴新军部队的子弹,同时增强市面军警力量,盘查甚严。为加强对部队的有效控制,决定军队提前过中秋节,八月十五节日不放假。

        为了应对这一意外情况,加之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未能如约赶到武汉,起义指挥部决定,把起义时间推迟到十月十六日。

        十月九日中午,孙武等人在指挥部里紧张地配制炸药。此时革命党重要成员刘仲文的弟弟刘同也来了到这里,他点起一根烟,兴致勃勃地在一边看热闹。

        据说他实际上是炸药的出资人,所以谁也不好意思提醒他为了安全,不要吸烟。

        烟瘾过完,刘同看看周围,找不到烟灰缸,只有旁边一个脏兮兮的盆子像是装垃圾的。扔烟头的水平还真高,还在冒烟的烟头精准无比地丢了进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