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时国务总理陆征祥已经请辞,袁世凯又请孙中山一起商定下一届内阁总理人选的问题。主要在沈秉堃和赵秉钧二人中择一。当然,他最理想的人选是赵秉钧。

        不知中山先生是不是知道了袁世凯心中的想法而投其所好,反正是主动提出“沈无毅力,政治经验远不如赵,万一再为短命内阁,于国民名誉及选举甚有关系。”

        这一下又中了袁世凯下怀,既然得到了孙中山的支持,提名赵秉钧就显得更加理所当然了。

        在修筑铁路的问题上,孙中山认为,修筑铁路的经费不能以政府名义向外国政府借款,而是以有政府授权的公司名义向外国资本家借款,这样可以避免主权丧失。资金、人才、技术,都可以大胆从西方引进。孙中山进京后大力宣扬的“二十万里铁路”计划得到了袁世凯的大力赞许和支持。

        九月十一日,袁世凯发布大总统令,正式任命孙中山为“筹划全国铁路全权”。负责组建全国铁路总公司,规划、修筑全国铁路。公司内部的用人之权,政府一律不加干涉,且每月从中央政府拨款三万元供其作为经费。条件极其优厚,袁世凯摆出的姿态是对中山先生绝对的信任,完全的放手。中山先生个人的薪金也高得惊人,把个人的事办好,这是袁世凯的拿手好戏。

        可以说,在这么多天的讨论中,孙袁二人就各重大问题几乎都达成了一致。

        黄兴接到孙中山的电报后于九月六日乘坐“铭新”轮由上海北上,于十一日抵达北京。黄兴抵达北京后,也受到了与孙中山一样的盛大欢迎和热情款待。在黄兴抵达前夕,袁世凯发布大总统令,授予黄兴陆军上将军衔。

        黄兴抵达北京后,显然对袁世凯的热情接待也特别满意。不过,那个时候,国民党已完成重组,党派利益高于一切的黄兴是逢人就把人家往国民党里拉。虽然拉袁世凯时,袁用婉言谢绝中山先生的理由推脱,但黄兴也有意外收获,因为代理国务总理赵秉钧加入了国民党。

        赵秉钧加入国民党是袁世凯授意,还是他个人的想法,没人知道。反正他成为国民党员后,对参议院通过其正式国务总理任命,又加了几分保险。

        袁世凯马上邀请黄兴加入与孙中山的会谈之中,三巨头经过反复磋商,终于形成了“八大政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