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美育的目标人群,并不局限于艺术专业人才,而是着眼于以艺术为业余爱好、兴趣或素养的所有普通人。

        “渺小的个体找寻宇宙的本体,在被其接纳与之合一的过程中获得喜悦与安宁。这种超越性的体验,过去人们往往通过宗教而实现。”

        正是蔡元培,第一次为国人指出了,有一条叫做“美”的道路,一样可以抵达。

        为鼓励北大学生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他发动师生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各类社团,学校为之创造条件。

        &bsp&bsp年&bsp&bsp&bsp&bsp月,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成立,陈师曾、贺履之、汤定之、胡佩衡等都是初创时期的导师。

        这个名师云集的美术社团组织,在推动中国美术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的道路上影响深远。

        后来的美术大家李苦禅,就是在这里遇到徐悲鸿,并得到了艺术的入门教育。依旧是这些老师,依旧是在蔡元培的倡导下,一年后共同成立了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如今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

        由于蔡元培的发起与鼓励,年在北大成立了音乐研究会,聘请著名音乐家萧友梅为导师。年成立北大的音乐传习所,宗旨是培养音乐人才,国乐专家刘天华是音乐传习所的导师之一。传习所师生经常举行音乐会,并出版《音乐》月刊。

        文学艺术社团、文学研究会、书法研究社等也纷纷成立。

        后来,张竞生还发起成立了审美学社,出版审美丛书。

        这种由蔡元培倡导在讲堂之外展开美育的活动方式,成了北大的一个传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