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听到后很愤激,因此主张“邀集国立各校长中之可与共事者,以辞职为抗议”,不愿在彭允彝之下办教育。在做出辞职决定之后,蔡元培在周围好友帮助下,精心设计了辞职的每一个步骤和细节。

        有意思的是,最受人们关注的辞呈竟然不是蔡元培亲自写的。胡适后来在日记中记述说,17日四人在东华饭店听到消息后,蔡元培先请邵飘萍草拟一份辞呈,然而大家对邵稿不甚满意,于是只好先散了,带着稿子去蔡元培家中商议。

        到蔡家后,经过再次商议,决计不用邵稿,由胡适另外起稿,在胡适的稿上蔡元培又进行删改并邀请了汤尔和再加商议。

        胡适前后写了一系列文章作为支持,第一篇文章《蔡元培以辞职为抗议》发表在1923年1月21日的第38期《努力周报》上。仅仅这样一篇文章显然影响力不够,胡适动用人际关系网络,希望借助朋友之力更大范围内掀起舆论影响。

        蔡元培辞呈见报的第二天,胡适给任鸿隽写了封信。第三天1月20日给朱经农写了封信。信的内容主要是希望两人帮助联络上海文化界名流,写文章呼应蔡元培辞职,扩大影响力。

        胡适在1月18日作《蔡元培以辞职为抗议》一文加以支持,指出蔡元培的此次辞职“确然可以促进全国国民的反省,确然可以电化我们久已麻木不仁的感觉力。”

        1月25日,胡适又作《蔡元培与北京教育界》一文,他在文中主张北京教育界应该认清蔡先生“不愿为一人的缘故,牵动学校”的苦心;应该继续维持各学校。文中还说:“这几年的经验给我们的教训是:一切武器都可用;只有‘罢课’一件武器,无损于敌人而大有害于自己,是最无用的。”

        文中最后对政府提出两项忠告:彭允彝不能不去;北京大学的校长不能随便任命。

        1月28日,胡适又发表《蔡元培的“不合作主义”》一文,指出在这个混浊黑暗无耻的国家里,蔡元培的不合作主义是不会成功的,但他这种使人们反省的正义的呼声却是不可不有的。

        2月4日胡适又发表《蔡元培是消极吗》一文,肯定并支持蔡元培“有所不为”的精神。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