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阵已经对练彩师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原本是棺材铺老板的女儿,况且又读书识字,虽然不是大家闺秀,却也是小家碧玉,哪知一双大脚也还罢了,如今连赶车都会了,这并不是女儿家该做的事啊,像是练彩师这样的女孩子,本来是应该藏在深闺之中,那才是未出阁的女儿该有的尊重,哪知如今不但抛头露面逃难,而且还要赶车,这前后的境遇实在是天差地隔。

        练彩师回头一笑:“先生,这没什么的,像是赶车这样的事,旁人能做,我也能做。”

        练彩师倒是不觉得怎样有失身份,只当是二十一世纪自己没有考的驾照,在这里补回来了,如今练彩师是有了深深的感悟,一个时代的交通工具总是要尽量掌握才好。

        听练彩师这么几句话,卢宝笙本来是觉得满拧,阿彩这个姑娘啊,聪明伶俐,只可惜有时候那头脑就有点不太对路,和她说这个,她能给扯到另一条路子上去,鸡同鸭讲。

        不过卢宝笙念头一转,不由得又感觉有些惭愧,难怪那些刻薄的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看看自己,这一路都做了些什么?不过是跑路,再看练彩师,只是一个如此年轻的女孩子,路上“卫生”事务是她照管,如今又能赶车,自己徒然读了许多书,到这时全用不上,自己一个男人,反不如一个女孩家,让人真的感到失落。

        乌映璇这时更加喜爱练彩师,真的是好,有她赶车,自家省了雇佣车夫的费用,又通人情世故,告别自己表姐一家的时候,送了一大朵绒花给自己的侄女,着实鲜妍精巧,又很得体,这一路真不知她是怎么收藏的。

        当时一看到这绒花,乌映璇的眼眶就是一热,曾经诗酒风流的时光啊,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满眼看到的都是凄凉,一片残破黯淡,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重见清平光景。

        有了骡车,这一路便轻松了许多,走了七八天的时间,中间经过无锡,终于来到苏州。

        到了这里,乌映璇与丈夫便不再往前走了,要在苏州安家,并且劝练彩师:“住下来吧,上海那边也未必稳妥,小刀会刚闹过。”

        要说练彩师的历史记忆,真是有点不靠谱,她只记得上海没有给太平军占领,却漏掉了小刀会,两年前刘丽川的小刀会在上海武装反政府,在今年正月的时候才平息下去,所以如果当初全家人一起离开南京去往上海,小刀会事变之中会不会遭遇危险,也是很难讲的。

        不过小刀会的事情既然已经过去,练彩师便以为,后面应该是比较安稳的了,自己仍然以为上海更可靠一些,于是练彩师便还是坚持自己原来的计划,去上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