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族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借种 >
        一个皇帝要孩子,必然是为了继承皇位。

        别的皇帝如果实在没有儿子,大可以传位给兄弟,譬如哲宗皇帝传位给道君皇帝;也或者可以传位给侄子,譬如仁宗皇帝传位给英宗皇帝,但赵熹的情况实在太特殊了:他的兄弟,全部在金国;他的侄子,毫无疑问也全部在金国。

        而这些人,就算赵熹本人同意,大臣们也不会同意他们回国继位的。

        要知道十八年前,连赵熹都只有十八岁,他最大的侄子赵谌也不过堪堪能说话的年纪,剩下的就更别提了,这么多年根本不知崩问,再加上诸王北狩以后在金国又生了一批。换而言之,哪怕现在把赵谌拎到赵熹面前,赵熹都不认识他了,更别谈是别的侄子了。

        就算赵熹有想法问金国要侄子来继位,金国只要随便送两个孩子过来,先不说这孩子的资质能力——当皇帝不看这个——但说血缘,这孩子究竟是不是赵家的还难说呢。他们又不是没有前科,李静善死了还没几年呢!

        赵熹连自己妹妹都认不得,更何况侄子?恐怕他小一点的兄弟也认不全。

        那么,再往上呢?

        赵熹的叔叔,神宗皇帝的儿子们及其后代也都被带走。

        再往上,英宗皇帝的儿子,神宗皇帝的兄弟,即赵熹的叔公们,他们的后代也跟随北狩。金人当年是按着名单抓的,抓着一个是一个,一个也没放过。

        也就是说,从赵熹这里上数三代,全部一干二净。

        再往上数,就要数到英宗皇帝的兄弟,濮安懿王的儿子们,濮王生有二十二子,英宗皇帝是第十三子,被过继给了无嗣的仁宗,但,那对于赵熹来说已经隔第四代,都可以出五服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