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族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借种 >
        想想,濮王是太宗皇帝的孙子,再往上都可以追溯到开国了。

        古往今来的帝王,大概没有传了一百七十年以后还能遇到四代以内全部绝嗣的情况,赵熹做了第一个。

        既然足够远了,那不如干脆弄个更远的,毕竟如果从濮王的子孙里面找继承人,不仅远,还名正言顺;不仅和赵熹不亲,还不会感激赵熹。

        因此他干脆就不立太宗的子孙,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太祖辈的后代。太祖后代血缘疏远,多年不曾接近势力中心,生活与寻常百姓无异,骤然落得皇位,必然会感激赵熹,更何况不是说太宗系名声不好吗?立太祖后裔总能堵嘴了吧!

        于是,他下令寻找五岁以下的,太祖后裔中的“伯”字辈,选入宫中养育,如果他生的出儿子,就为这后裔封王建节,人家本来就只能当个百姓,现在最低也能当个节度使,就算不继位也不会对赵熹有怨言。

        若实在生不出,这孩子当有天下。

        赵瑗就是这样被选中的。

        那一年赵熹二十三岁,赵瑗五岁,如果赵熹那个时候要儿子,顺理成章。

        可现在赵瑗十八岁,赵熹已经三十六岁。

        先不说赵瑗孝顺他,就是亲生的儿子也比不上,退一万步说他就是现在立刻把孩子生下来,又有多少可能顺利看着孩子长大?这孩子翅膀稍硬些的时候,赵熹都要六十岁了,古往今来,能登六十的皇帝屈指可数。宋朝南渡以后,局面绝非容易,传位给幼君,恐怕顷刻间就要覆国。

        赵熹这些年还在孜孜不倦地拜祈高禖神、感生大帝等生子神,乃至于加封春秋时期存赵有功的程婴、公孙忤臼、韩厥等人,又大作善事,甚至违背信仰,效法释氏作放生池,以求积善得子,再求医问药,一把一把如山一样的药调和身体,旁人都以为他是在恳求壮阳补肾,在后妃身上撒播雨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