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士回答:“长官,我们一共八个人,边打边冲,冲过四个街口才到了军部,只剩下我们两个,那六个兄弟都倒在半路上了……”
方先觉打断他的话:“你说说医院那边的情况。”
中士哭了:“敌人从北门冲进来,一部分往纵深里穿插,另外一部分冲进医院,见人就杀,不管是伤员还是医生、护士。伤员们大部分没有武器,不少人被他们用刺刀捅死,也有少数负伤的军官有手枪和手**,只要是有武器的都反抗了,我亲眼看见一个伤员拉响手**和两个鬼子同归于尽。长官,太惨了,我们冲出来的时候,鬼子还在杀人。”
方先觉无力地挥挥手说:“饶亚伯,带他们去休息!”
士兵走后,方先觉看着大家说:“这是最后时刻了,大家都准备一下吧!说实话,要是能用我方先觉的命换回伤员不被屠杀,我不会有任何犹豫。可惜,我这条命并不值钱,也无力阻止敌人的屠杀。罢了,罢了,我管不了了,该做的,我都做了,现在是惟缺一死……”
方先觉猛地拔出腰间的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他身边的副官和卫士手疾眼快,猛地托起方先觉的手腕,“砰”的一声枪响,子弹擦着方先觉的头皮打在天花板上。副官拼命夺过了手枪。
方先觉大怒,他低吼道:“把枪给我!杀身成仁是军人的本分,谁都无权阻拦,你们不同意的请自便!”
两个卫士紧紧地抱住方先觉,他挣扎着,咒骂着,一时无计可施。
葛先才跨上一步喊道:“军座,你不能这样,校长说过,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敌人还在百米之外,我们的枪膛里还有子弹,就是死也不是现在!”
蔡继刚冷眼看着众人,自从回到军部,他一直没有说话,因为实在没什么可说的。蔡继刚虽然受过美国军事教育,但他骨子里还是个中国军人。美国军人从入伍的第一天起就受到这样的教育:军人在弹尽粮绝、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允许放下武器投降。蔡继刚对此很不以为然,他承认西方国家重视生命的人文主义传统,但在某种意义上,他更欣赏日本军人那种坚忍不拔、勇猛顽强的战斗意志。
蔡继刚常常想到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那是一场大悲剧。守卫南京城的十几万中国军队只抵抗了三天就城破兵败,将近半数的中国军人放下武器投降,30万军民被屠戮。作为职业军人,蔡继刚当然要从专业角度研究这场战役,他痛心疾首地发现,南京守军完没有巷战计划,当外围阵地被突破时,大部分守军建制大乱,出现严重的避战心态,人人只想逃命,完丧失了战斗意志。蔡继刚认为,这场大悲剧究其原因,无非是两点:一是战役指挥官及军师指挥官的无能,他们缺乏缜密的策划及实施战役的运筹能力;二是参战的军人们缺少血性,缺少军人的荣誉感,缺少勇猛顽强、人自为战的战斗意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